•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艺海沉浮未息肩 ——罗家宝成功的要素与启迪(下)

    发布时间:2020-08-13 作者:潘邦榛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接上文)

           其三,扬长避短,勇于开拓。
           罗家宝虽然幸运地有许多机会向名师前辈学艺,可以博取众长,但仅此仍未能成就大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还深深懂得:第一,必须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巧妙地做到“为我所用”:第二,必须勇于开拓,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和目标,要形成一个真正艺术家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所以,我们看到了他的实际行动——
           在50年代,他就接受了薛觉先等的意见,知道自己中气不够,音域不够宽广,高音并不太好,而中、低音区音质厚实,共鸣强烈,便刻意在中,低音区域上面多下功夫,力求以醇厚的中、低音突出自己唱腔的韵味,节奏鲜明,板眼精确,运腔时多用“呃”音,不求花哨,酣畅自然,于朴素中闪现华彩,这正是他细心博取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前辈名家之所长,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融会贯通而逐渐形成的具有自己鲜明艺术个性的“虾腔”,而在继后的岁月里,在不同的演出剧目中,“虾腔”也有所发展。
            到了80年代,他计划开排新戏,引起了新的思考:虽然观众一直欢迎他的演出,但他已是五十出头,意识到不宜总是演才子、秀才一类的角色;同时,作为一个真正有追求的艺术家,应该在认真塑造剧中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个重点上再下苦功,而自己从艺多年,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也有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他决心在艺术上及时转型,寻求突破,先后排演了《血溅乌纱》《袁崇焕》与《梦断香销四十年》这三部戏,在官生、老生方面开拓新的戏路,分别刻画出坚持执法的知府严天民、爱国名将袁崇焕的生动形象,尤其是在《梦断香销四十年》中,出演从青年时代到老迈年高的爱国诗人陆游,展现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闪出了不同的亮点,创造了新的辉煌。
           我在接受《平民老倌罗家宝》传记片的拍摄采访时,曾就专门谈到了这个问而且我特别强调,如今海内外许许多多的名家都争相重演《梦》剧,但“演得最好的,还是罗家宝”,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第一,罗家宝经历过坎坷曲折的人生之旅,在对陆游这一人物的理解和描摩上,他感受强烈,最为真切,正如他自己在“自传”中所说的:“就在舞台上演了其中一个我自己”第二,罗家宝善于博取众长,融为已用,在如何运用精细的演技,独特的造型和醇厚的“虾腔”去刻画陆游,特别是晚年陆游那饱经沧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上,他最有深度,甚为出彩,正如人们赞誉的那样:“此戏标志着他在艺术上跃上了新的里程!”
           其四,丰富修养,认真总结。
           对于自小便进戏班学艺的罗家宝,他深知自己的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必须努力增长文化知识,丰富艺术修养,不断分析思考,认真总结,才能促进自己在艺术上的提高和成熟,于是除了1960年赴京参加“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专心学习外,平日勤奋自学,用功多读古典名著与文艺书藉,多听各地戏曲,多看中外电影(他家中就放有不少影碟),还花不少时间学书法、绘画,又收藏字画,鉴赏古玩,并广交书画界和文化教育界的老师和朋友(包括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商承祚和为他的“自传”作序的林墉等),通过学习与交流切磋,从中启发自己的戏曲表演。

     

    罗家宝在家中作画
     
           这里介绍一件值得玩味的趣事:罗家宝认为钟馗是个富有才华和个性的传奇人物,而且常有几个小鬼作伴,动作变化又大,适宜入画,所以他爱画钟,已画过多幅:同时还着意藏起了一些名家绘画钟的画像,共已有40多幅,他很想画出(包括收藏)共100幅的钟馗画。1963年秋,他对马师曾提起了自己的心愿,并请马为之题写“百馗斋”的横幅。马二话不说,很快便写好送来,但写上的却是“屈钟斋”三个大字,还写上了另外几行小字:“家宝仁棣,好画钟馗,立誓写一百幅,间而邀余为题百馗斋横匾,以颜其室。余退而思,继而笑,曰,意之所致,或多之,或少之,曷百为也,且进士之尊容,其谁识之,吾纵笔之所至,屈尊容于笔下,竟目之曰钟道,千古之屈,有过于此者乎?纵自古已屈之矣。非如始屈之也,如此无不可也,于是屈之名乃显,不亦宜乎!书之以博一粲。马师曾,一九六三秋八月朔。”罗家宝看后明白马之所改所写其实正好体现其独特的个性与人格,连忙答谢,请人裱好,不时欣赏!后来在编印罗的“自传”时罗还特别叮嘱我,要将此题复制放置书中,由此可见两人的深厚交情及艺术修养。
           提到出版“自传”的事,这正是罗家宝艺术人生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自我总结。那是2002年的下半年,正在筹备成立的“广东粤剧虾腔艺术研究会”举办罗家宝从艺六十年的系列活动,罗家宝郑重提起林墉鼓励他出“自传”并愿为作序之事,我被邀担任主编,并与秦莹、何静韵两位年轻人一起与罗深入细谈,认真记录整理与改写文本。罗记性特别好,十分健谈,情感真挚,资料翔实生动,书末提到“我一生酷爱粤剧,甚至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过,我希望今后的粤剧同行也能和我一样对粤剧一生钟情,为了它风雨无悔!”这本题为《艺海沉浮六十年》的“自传”书出版后反响强烈,他一再表示“确实感到高兴”。

     

    罗家宝的自传封面
     
           尤为可喜的是,罗家宝多年来还亲自执笔,以朴素深情的文字写下并发表了许多文章,并在广州和香港的粤剧刊物上发表(合共超过10万字),涉及内容颇多,既回忆从艺历程,又怀念前辈良师,还谈到了不少学艺的体会和艺术的见解,对粤剧界存在的或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意见,更勇于批评自己,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在粤剧界的同行中也难以多找出几个来。此外,2005年秋天罗家宝还与我等几位朋友同游华东,特别专程走进沈园。他说演绎过《梦断香销四十年》,却未亲身到此,这回就是要“认认真真地体验一番,也算是补补课”。他十分细心地参观陆游纪念馆,陆游的手迹丰富,那笔触清新的诗作使他停下反复吟咏;到题壁前他又深情凝视了良久,似在联想到演出“沈园题壁”一幕时的情景,他还买下了一批有关的书籍和戏曲影碟,久久舍不得离开……
     

    罗家宝演绎《梦断香销四十年》的剧照
     
           以上我们分析罗家宝在艺术上取得成功、具有他鲜明个人特点的四个要素,对于他本人来说,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整个粤剧界、文艺界来说,应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有的同行,甚至是一些知名演员,艺术道路颇为平坦顺畅,却往往易于满足现状,沾沾自喜,有时又显得过于浮躁,急功近利。他们不善于向前辈同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广取博采,不注重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总结提高,就很难再创佳绩,作出新的开拓,我们应该学习罗家宝可贵的精神和经验,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粤剧艺术多作贡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