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06)蟒、角带、圆领、补子、三个骨圆领

    发布时间:2020-01-1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戏服。传统戏中蟒袍的简称。圆领、大襟、大袖,袖口带水袖,男蟒袍长及足。袍身绣有云龙、团龙、独龙等图案,下摆及袖口绣海水,后有摆两幅,穿时配角带。颜色有正五色和间五色共10种。蟒袍是传统戏中帝皇将相的礼仪服装。在登殿、审案、大典等场合穿着,以示庄重严肃。并根据剧中人物的地位、性格和勾画的面谱配合穿用,如皇帝穿黄色团龙蟒,包拯穿黑色独龙蟒。

    角带
          戏服配套用物。京剧称“玉带”。角带是用竹片弯成圆形,接口处一边用尖竹片插进另一边用两片竹片合夹成的洞;整条角带外面用绸质材料包裹制成,有些会在上面饰上花纹,有些镶嵌玉石。演员在穿着蟒、圆领等戏服时,套挂于腰际。角带原来示意是古代生活服装的腰带,在戏曲舞台上变成了装饰物,再发展成演员表演用具,例如为演员在出场表演的端带,或是供表现角色在情势紧急时将蟒袍下摆拽进其中。还有一种软角带,系于文官袍、改良帔风等戏服腰间,作为装饰性的配套用物。
     
    圆领

     

    圆领
     
          戏服。戏中古代文职官员的官服。京剧称官衣。圆领参照明代文官的官服,外观与蟒类同,但用料及戏服上的图案有差异。其样式为大襟、阔袖,袖口配水袖。腰间配角带,因戏服衣领开口处呈圆形,故名“圆领”。一般圆领并无绣缀花纹图案,只在前胸及背后缀有方形补子各一块,上绣用以分辨官阶高低的各种飞禽图案。京剧除以补子图案做官阶标志外,对不同身份的角色,穿着何种颜色的圆领,有着严格的规定;宰相、国老等重臣穿着紫色,巡按、钦差等穿着红色,知县等下级官吏则穿着蓝色,黑色圆领是驿丞、门官等穿着(穿时不用角带,而用斋索系腰)早期粤剧有关圆领的穿着规矩与京剧大致相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没有按原来严格的规定去穿着了。粤剧另有一种花圆领,除缀上补子外,还在领口、袖口、衣摆绣上花纹,以此突出官员的身份,它多给戏中的钦差巡按、状元等显要的高官穿着。它体现了粤剧戏服的流变与发展。传统粤剧《十奏严嵩》的海瑞、《十五贯》的况钟等角,都是穿着圆领出场的。

    补子
          戏服配套用物。正方形,长宽各约30厘米。绸或缎制,上绣花草或飞禽走兽,同样式两件,分别缀于圆领前胸和后背。“补子”一般为黑缎底,镶边,四周绣回纹、花草;下部绣海水、海浪或大半个太阳;正中所绣的飞禽有凤凰、孔雀、仙鹤,走兽有龙、麒麟、豹等;空隙处配以云头。过去戏曲舞台参照官场例制,以补子图案区别职位的高低,粤剧现已无此严格的讲究。
     
    三个骨圆领

     

    三个骨圆领
     
          戏服。它的样式、材质都与普通圆领一样,只是袍身的长度较短,仅长及膝。这种圆领是给丑脚行当演员扮演戏中喜剧人物所穿的官服,以其衣不称体来丑化其舞台形象,或达到谐趣的舞台效果。“三个骨”是广州俗话,“骨”源出自英文( Quarter)的译音,“一个骨”是指1/4,“三个骨”就是3/4的意思。三个骨圆领是指这种圆领的长度只有标准圆领的3/4长。也曾经有三个骨帔风,这种剧中男角穿用的帔风其袍身长度同样是只有标准帔风的34长,供戏中师爷、孤寒(吝啬)财主等角色穿用。现在已甚少特制三个骨帔风,往往用斋索束起帔风来代替。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