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李悦强与粤剧《钟馗》

    发布时间:2019-12-13 作者:李耀安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最近,广东粤剧院一团新排名剧《钟馗》,获得巨大的成功。笔者采访了该剧改编者李悦强。
     

    李悦强
     
          李悦强,国家二级编剧,出生粤剧世家。李悦强从小随父粤剧名丑李坤(艺名蛇王坤,马派丑生)学戏。他4岁饰演女童参演粤剧《六国大封相》。他上学时间短,但对古典文学甚感兴趣,喜欢写作,十二岁能提供材料写提纲戏。他文戏,武戏均能担纲,粤剧行当中的小生、丑生、花脸、老旦都饰演过,对传统粤剧情有独钟。
          李悦强在采访中提到了粤剧《钟馗》的来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原肇庆市粤剧团导演杨树光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班进修,观看了戏剧艺术家裴艳玲演出的河北梆子《钟馗》,钟馗捉鬼的独特形象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将钟馗形象搬上粤剧舞台,只苦于没有人合作。庆幸的是,近二十年后,想要导演《钟馗》的杨树光与渴望振兴粤剧表演艺术的粤剧新秀李秋元一拍即合,更庆幸的是,粤剧《钟馗》的改编与创作得到李悦强和粤剧音乐唱腔名师万霭端的热情支持。
          李悦强接到改编任务后,他信心十足地要打造一出姓“”的《钟馗》。他根据河北梆子《钟馗》及原昆曲《钟馗》,刻画了一个热血抗权臣的、行侠仗义救苦救难的民间英雄。2007年粤剧《钟馗》改写完成,由肇庆市粤剧团在首演。
     

    李悦强

     
          李悦强改编的粤剧《钟馗》,摒弃传统粤剧着重“爱情”的桥段,但强调了三种情――敌情、友情、亲情,尝试多种矛盾深化冲突手法,在舞台上尽显钟馗“欺心盗世人亦鬼,仗义诛奸鬼封神”的艺术形象。
           粤剧《钟馗》,根据主人公钟馗在前后阶段性格感情变化的特点,前段采用梆子,体现了钟馗性格爽朗。后段以二黄、牌子,南音、小曲等穿插使用,凸现钟馗感情复杂的内心世界,使整个音乐布局与结构灵活而丰富多彩,使粤剧《钟馗》的七段戏,段段扣动观众心弦。
           李悦强说,粤剧《钟馗》走的是文戏、武戏结合的新路。
          在文戏方面,钟馗的艺术形象深得观众青睐,与表演者艺术勇于创新有直接关系。首先,该剧在人物造型上相当大气,展示粤剧的传统精髓,戏中展现了钟馗的疾恶如仇的性格和兄妹情谊,人物性格描写既鲜明又细腻,无论是诙谐活跃的五小鬼,或者是出场时间有限的奸臣贼子,个个都在舞台上活色生香。尤其是,钟馗扮演者即席挥毫边唱边书梅花诗的一幕,观众连声喝彩。当钟馗被奸臣逼死后,他返乡探望妹妹,兄妹两人阴阳相隔会,编剧特意安排了一段“十二句英台哭坟”:“哥变容颜泪夺眶,哥哥怎地异平常……”女主角声情并茂的演唱,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地展现了心中的悲痛。最后在钟馗赴任终南山,再见无期。妹妹的一声“哥哥”,不知叫碎了多少观众的心,艺术效果异常明显。
          从武戏方面来看,李悦强告诉笔者,粤剧《钟馗》在戏剧表演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例如,“金鸡独立”三起三落拾落扇,一边甩水发一边连续跃起,众小鬼“高台云里翻”,甚至连手中挑着行李都不曾放落等等。这些让人叹服的“真功夫”,简直满台生辉。
           李悦强在改编上勇于独创,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恰到好处。例如,安排大花脸唱南音,第六场“说嫁”,钟馗演唱的一段“扬州腔南音”是比较抒情、具粤剧代表性的古典板腔之一,用于花脸行当尚属首次,更配以小生与花脸两大“行当”的磨合表演,轻打慢唱,充分地展视了钟馗这个铮铮汉子在重返故土家园时蕴藏在内心深处对家乡、对妹妹的思念和柔情,通过一曲行腔悠扬婉约的“杨州南音”淋滴尽致地诉说出来,令闻者心酸,听者流泪。体现了钟馗刚中带柔的善良性格,抒发了粤剧“扬州南音”的特殊韵味。
           在唱做并重的第五场“上路”,把“十八罗汉架”部分架式、“六国大封相”中公孙衍坐车的片断,钟馗拾扇时运用“朝天蹬"等高难度武功,配以最具粤剧特色的“封相”锣鼓等,这段传统武技的运用,突现了岭南戏剧的风采。
     

    粤剧《钟馗》海报
     
          粤剧《钟馗》既无大制作,又无交响乐,但用传统的粤剧艺术,让戏曲艺术之美,思想之美打动观众。
          在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之后,2011年粤剧《钟馗》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移植经典剧目金奖、编剧金奖等多个奖项后,时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曾献平看完粤剧《钟馗》后激动地说,这个戏是一个“平民戏剧”,是戏曲里面的瑰宝,是"平民戏剧"的典范。
          "粤剧《钟馗》虽然从外地剧种移植过来,但具有粤剧的艺术特色,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姓‘粤'的《钟馗》基本做到了”。李悦强高兴地说。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