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评粤剧南派传统剧目《草莽英风》

    发布时间:2019-09-30 作者:胡嘉琪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2019年9月16日,一场颇具影响力的南派传统大戏——《草莽英风》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
          对这样一部以南派经典为主要特色、以传统排场为主要样式、以草根英雄奋起抗争为主线的原创粤剧,我们首先应给予足够的肯定。对学术而言,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传统排场的挖掘、复排,从古本中汲取精华并反作用于当下戏剧创作,让传统的精髓活化于舞台,有助于粤剧艺术在探求本体化发展的路上走得更为长远。对演员而言,传统排场中高难度的武打动作及群戏配合等方面内容,无疑是为新生演员提供的进步范本,像是孩子读书时的教材,“吃透了”自然有所裨益。《草莽英风》集合了诸多经典的传统排场,演员通过排演,可以较为高效地掌握排场戏的演出节奏与方式。对观众而言,这部戏能为观众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当今,仍有极大基数人群追求戏曲的传统感,大致是一种怀旧的戏曲情怀,那么,一场南派经典粤剧自然可以满足观众。
     
    传统排场的内部重构
          在《粤剧传统排场集》中,“排场”一词有二解:一种是指“拉山”、“小跳”等所有的舞台基本动作;另一种则是粤剧剧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片段,是一个有一定的人物、情节、表演程式、舞台调度、锣鼓点、曲牌唱腔等构成的表演单元。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指后者。
          在观演前夕,笔者曾思考,堆砌各类传统排场是否会显得过分刻意,是否会导致内容与形式二者失衡。答案是否定的。

     

     
          《草莽英风》对传统排场的运用切合了剧情发展的实际需要,并非为用而用,这要归功于吴川市粤剧团的老编剧许绍钦前辈。在《粤剧大辞典》中对“表演排场”有这样的定义:它是相对固定的、规范的表演程式组合;它具有各不相同的表演特色和技艺特色;它具有具体的内容指向,有能够被相同或相似的戏剧情节、戏剧场面套用或借用的普遍意义。由此可见,传统表演排场其实是粤剧艺术在演剧人员经过年月磨炼下而形成的能够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套路”,是粤剧艺术成熟化的体现。我们暂且可以把传统排场比作一种模板,对于《草莽英风》一剧而言,其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复制,而是改变模板中的人物角色关系,将粤剧的传统排场内容进行内部重构。那么在关系的转变下,戏剧的矛盾也发生改变,进而形成新的内容。在新内容下,运用已有的、较为固定的传统排场进行演出,借助其优秀的形式辅助故事叙述,“旧瓶装新酒”。
     

     
          但这种情况容易引发一个问题:传统排场的重复使用也会变得枯燥,随着观众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即使其中的“酒”被不断置换,观众亦不会买账。面对传统排场这项瑰宝,我们不仅需要挖掘、复排,更需要在掌握排场基本内容之上,把握个中创作规律与奥妙,如场面如何调度、音乐如何铺排等。从模仿致敬到再创造,这也是一种创新。创作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编排场,让今天的创造成为明天的经典,而不仅仅流于“吃老本”。
          当然,当下的传统排场挖掘、整理工作依旧艰巨,这项工程是上文所提发展的基础,应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之中,打牢基础,谋求发展。
     
    南派武功的活化展现
           除传统排场外,亦要谈谈从《草莽英风》引申出的南派艺术的传承问题。
          作为下四府唯一一个较为完整保留粤剧南派艺术的剧团,吴川市粤剧团对这出戏的排演是其履行传承粤剧南派艺术责任的体现,“宝地钢团”的美誉名副其实。
        《草莽英风》中“手桥”、“铲台”、“铲椅”、“高台照镜”等表演集中展现于舞台,令观众大饱眼福。以南拳为基础的粤剧南派艺术,在观赏性与实用性之间,与北派艺术相比,其更注重后者。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当今舞台上的南派艺术以观赏性为目的,但亦不能忽略其实用性,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以勇猛逼真、粗狂豪放为特点的南派艺术才能与铁汉柔情的剧情内容相结合,产生一种刚柔并济的美。

     

     
         伴随着戏曲城市化进程,剧种特色在此过程中发生着变化,从高亢激昂的风格转化为柔美婉转的呈现方式,但“硬桥硬马”的南派武功的存在价值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大提高。正是由于北派武功的广泛使用,才引发粤剧界人士对于南派艺术保留与传承的重视,引发众人对南派艺术保护推动粤剧本体化深入发展的思考。
         笔者认为《草莽英风》对南派艺术的使用十分恰当。剧中杜元高、刘灿等一系列性格粗犷刚直、勇武仗义的角色正好与雄浑有力、威武豪放、逼真刺激的南派武技相呼应,其表演形式作用于人物角色的塑造,真实、激烈的场面为观众带来强有力的心灵震撼。

     

     
          剧名——草莽英风,这草莽出自于普通群众;再观粤剧南派艺术的发源,其亦源自于乡野民间,类比二者,以南派之技讲述民间英雄之故事,难道不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吗?
    当下,我们仍有许多类似于南拳这样被边缘化的传统文化,若将其再次摆上舞台,进行活化复兴,那么,粤剧的本体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复兴便会相得益彰。
          如今,观众每月能在现场观看到的南派武戏已屈指可数,是演员的缺失、表演的风险、教授的难度、审美的变迁等等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局面。而《草莽英风》为观众带来一场难得的高难度演出,我们当送上鲜花与鼓掌以慰其辛劳。
          本出戏的演员功力值得称赞,通篇下来,表演较为流畅,节奏总体上把握得不错,虽然有抢词现象。就整体而言,演员的唱腔状态是渐入佳境的,开篇时嘶哑式的子喉亦在后面有所改善。第四场的西河会妻排场演出看起来有一丝尴尬,形式是好的,但两位演员的定格动作有时候不是特别利落,以致于坐在山顶位、以上帝视角观剧的笔者常常“出戏”,也可能是笔者未曾全身心投入到观演状态中,意见有所偏颇。
          综上所述,《草莽英风》是一部尽善尽美的南派传统剧目,观赏过程中,我既感叹南派艺术传承的不易,但也看到了传统资料整理者的苦心、剧本编撰者的匠心、表演者的艰辛与静心欣赏的观众的热心。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