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58)三上吊、溜大索、照镜

    发布时间:2019-07-1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三上吊
          表演特技。广东下四府戏班演出《大闹天宫》,其中有孙悟空到蟠桃园“偷桃”的一场戏。叙述王母娘娘在瑶池中做“蟠桃盛会”,邀请诸路神仙品尝仙桃,唯独没有邀请悟空赴宴。悟空不忿,竟去蟠桃园偷食仙桃。凡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大都有搬演《西游记》中的故事,也少不了《大闹天宫》一出,但都没有“偷桃”一折。因为“偷桃”没有矛盾冲突,只是简单叙述事件的过程。下四府粤剧名小武杨镜波独辞蹊径,先在舞台正中的棚顶吊下一条粗绳索,另外将两条长铁索平行地横悬在舞台半空,在其中一条铁索上相距1.5米分吊两个三角架。所有这些舞台装置上都缠上代表果树的树枝和树叶,并挂上仙桃。杨镜波扮演的孙悟空抓住粗索绳在舞台半空荡来荡去,表演摘食仙桃。接着以头枕在一个三角架底部横条上,双脚放到另一个三角架上,整个身体横悬在空中,接着模仿猴子睡觉小憩、捉虱子、抓痒等多种生动的形态。最后用单脚钩住三角架,利用垂下的另一只脚带动横卧在两个三角架之间的身体进行自转,由慢到快,恰似扭麻花般越转越快。突然松开手,只让单脚钩住三角架,整个人的身体倒挂在舞台半空,继续表演各种造型。整个表演过程,演员是在舞台空中完成,主要靠着粗绳索和悬空的两个三角架这三个支点去表演,故称“三上吊”。这是下四府著名小武杨镜波根据剧情需要,创造性地继承了下四府武场戏追求难度高、惊险、刺激、新奇的表演风格而设计出的杂耍性舞台技巧表演。
     
    溜大索
         表演特技。在舞台上顶部(行内称为棚顶”)吊下一条大绳(索),表演者按照戏剧情节规定,双手抓着绳索向上攀爬,一边攀爬一边将身后的绳索绕缠着自己的身体,直到舞台顶端,然后做出各种形体动作,如“顺风旗”、“鹰展翅”、“鲤鱼反身”等技巧表演。这些表演既有结合剧情内容的动作,例如表现角色的偷窃行为,也有一些是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纯技巧表演。这时角色受突如其来的外部因素所惊吓,突然从舞台顶部往下急速坠落到舞台上,亦有演员以头部朝下沿着绳索,连续翻转,直到地上。此项特技即为“溜大索”,与杂技的爬绳表演相似,下四府小武演员杨镜波在粤剧《打雀遇鬼》中“偷盜”一折,就运用了溜大索特技,十分出色。
     
    照镜
          南派武技。舞台正面放置一张靠背椅,演员正向或斜向椅子,助跑,跃起,腾空,在空中转体180度,双腿屈膝盘坐在椅子上扎架,这个腾越动作叫“照镜”。这是广东下四府一带粤剧戏班演员在武戏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武技。可能由于演员助跑的时候背对观众,腾空转身后又马上面对观众扎架,这个过程就似镜子反射一样,所以戏班艺人就把它称作“照镜”。如果是由女演员扮演女角色表演这项武技,虽然是同样的动作,但戏班艺人又称之为“莲花座”。这是因为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是盘腿坐在莲花之上普救众生,而这项武技结束时的扎架也是盘腿而坐,两者在外形上相似,因此女演员做这项武技就叫“莲花座”。随着粤剧武戏的发展,表演难度逐步加大,表演形式不断丰富,“照镜”也有多种发展和变化。

     
     
    照镜(莲花座)
     
          “高台照镜”,舞台正面放一张高台(桌子)边放一张椅子作为垫脚之用,桌子上面再放一张高台上表演“照镜”,称为“高台照镜”。假如是两位表演者一起表演“高台照镜”,则称作“高台双照镜”。又因为“高台照镜”表演的戏剧环境多是在金殿上,所以戏班艺人又将它称为“金殿椅”。
          “过山椅”,这是“照镜”的另一种表演形式。将桌子放在舞台中间,后面放一张靠背椅,演员背向观众助跑,跃起腾空越过桌子,在空中转体180度,变成正面对着观众盘腿坐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扎架,演员把横在面前的桌子比作是“山”(传统粤剧演出往往把桌子当作是高山),腾越而过,就是“过山”坐在椅子上,就叫“过山椅”。因为是越过桌子来表演“照镜”,因此又称“飞越照镜”。
          “骑人椅”,舞台前方横向等距离排列七张靠背椅,第一位演员上场表演“照镜”,盘坐在第张椅子上扎架,第二位演员助跑跃起腾空,从第位演员的头上飞越而过,转体落在第二张椅子上盘腿扎架,后面的演员依次表演,腾越的距离越来越远,难度越来越大,最后选戏班中武功最高、翻最好的第七位演员,腾空飞跃越过前面六位表演者,坐到第七张椅子上。“骑”字在广州话中有跨过或越过的意思,“照镜”表演最终是人坐在椅子上,所以戏班就称作“骑(过)人椅”。又因为连续地做“照镜”表演,因此又称为“连环照镜”。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