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50)凤眼、剪捶、挂捶、撞捶、抛捶、抛踭、破牌

    发布时间:2019-06-2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凤眼
           南派手桥招式。演员将右手半弯蓄势举在胸前,手掌成握拳状,其中食指弯曲突出,拇指紧顶着食指尖,突然向对方眉心与鼻梁处,由上而下发起攻击,此招目的是使对方面部受创,措手不及;攻击时左手需扶傍右手的肘部,以防对方伺机反击自己的胸腹部。凤眼招式连攻带守,未创对方先求自保,有较强的实战价值。因为表演者右手食指弯曲成菱形状,酷肖丹凤眼,故戏班称“凤眼”。它多作为手桥对打中短暂停顿间歇或对打完结扎架前的招式动作。
     
    剪捶

          南派手桥招式。甲方用左手以猋龙招式攻击对方眼睛部位,乙方扎四平大马,微侧斜身体出右手以阴掌(掌心向着自己身体)格挡,手腕顺势将甲方左手臂绕转半圈,反腕将甲方手腕抓住,随后以左手掌出击,阴掌出阳掌落,攻击甲方左手臂内弯软组织处,至此,双方攻守反复一次,立即收回。甲方再用右手猋龙发起另一次攻击,双方攻守“合前”。因为乙方出掌还击的动作像剪刀般开合,故戏班艺人称此招为“剪捶”。
     
    挂捶

          南派手桥招式。甲方面对台口,侧身而立,紧握右拳自下而上在身体前方作圆周抡动,拳心朝上,快速捶击乙方头部。广州话中称物体自下而上的运行过程为“挂”,故戏班艺人将此招称为“挂捶”。因为运用挂捶者必要先抡臂一周,故其下击的力度颇猛,乙方必然要侧身左手握拳曲臂,上迎格挡,保护自己的头部。甲方旋即变招,收拳曲臂,改用手踭(肘)横击乙方胸部;乙方立即同样以左手握拳曲臂,猛力向下撞击甲方手踭(肘)的曲池穴。这是传统粤剧舞台南派手桥的规范套路。
     
    撞捶
          南派手桥招式。表演者两手紧握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成交叉状,收屈在胸前蓄势,突然双拳齐向对方前胸撞击,此招南派手桥对打称为“撞捶”。对方以同样的撞捶招式还击,双方四拳相撞,又马上把拳头收回自己胸前,然后再向对方撞击。一般在舞台表演时,两位演员对面攻击、脚下逆时针迈步,双方每踏一步一撞捶,直到双方对调位置,整个撞捶表演才算完成。
     
    抛捶

          南派手桥招式。对打双方先拉开一段距离,进攻的甲方踏左步向前进马,右手紧握着由下而上向乙方下颏出击,此招叫“右抛捶”。乙方退步避让,甲方再进右步用左拳同样攻击乙方这叫“左抛捶”。把物体自下而上扔向高处称作“抛”,故称“抛捶”。由于进攻的拳是由下而上地抽击,所以也有把此招式叫“抽捶”。抛捶在手桥对打中既可以作单次攻击使用,也可以作左右反复连续性的进攻,它是一种表现刚烈勇敢的主动攻击性招式。
     
    抛踭
          南派手桥招式。两人手桥对打,甲以转身向前或小跳,冲向乙方作贴身搏击,甲紧握双拳,曲肘,由衣边向杂边斜身以双肘由上而下同时叩击乙方;乙先卸马退步稍避,紧接进马步,用双掌由下而上迎着对方的双时,先卸力,后用力向上抛起,使甲方倒退。此招乃以柔克刚的路子。因广州话俗称手肘为手踭,故戏班将此招命名为“抛踭”。它是粤剧南派手桥对打常用的招式。
     
    破牌

           南派手桥招式。此招式源自传统戏班南派武技训练项目桩手108式中之“推山塞海”。破牌在搏击对打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招式,进攻者双掌掌心相抵,旋转半圈成“蝴蝶掌”模样,蓄势于腰间,突然跨步上前,双掌同时推出,击向对方胸腹之间。此招爆发力强,在实用搏击中为立决胜负的招数。在粤剧舞台上表演,攻击一方须作势留力,以免误伤对方。防守者也有意识拉开距离,免被击倒。因为此招能集中力量攻击一点,威力颇大,对方以木制盾牌抵挡亦被击破,故名“破牌”。以前粤剧戏班艺人多习南派武技,既用于舞台表演,亦可防身。20世纪50年代,某小武身材伟岸,自恃习南派武技,到处寻衅生事,戏行内人皆厌之。一日借醉向人勒索滋事,竟被一位身体羸弱、40多岁的花旦凭一招破牌将其击倒,可见此招式既有观赏性,也有实用价值。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