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名师大讲堂五一福利!听倪惠英讲述,她和粤剧的半世情缘

    发布时间:2019-04-28 作者:广东艺术研究 来源:广东艺术研究 点击:

          西关,是粤剧粤曲根据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幼时就住在这里。

          在广府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她的一生早早就注定了与粤剧难舍难分。
     


     

          8岁,她被选中参演大型史诗歌舞剧《东方红》,第一次踏上了中山纪念堂,这栋散发着宏伟光芒的建筑,琉璃瓦五彩缤纷,满洲窗充满神圣,使年幼的她感到兴奋和快乐,也鼓励着她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1970年,倪惠英进入广州粤剧团,她很快脱颖而出,饰演了《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和《红色娘子军》里的吴青华,并通过后者一炮而红。
     

     
     

          1978年,广州粤剧团开排《杨门女将》,这是样板戏之后传统戏剧第一次复兴。演出在现在看来盛况空前——中山纪念堂连演一个月,观众还要通宵达旦排队,队伍围绕整个中山纪念堂一圈又一圈。 “那时候,有两张粤剧票送别人是很大的礼啊。”

          她的戏一部接着一部,一年也别想休息几天。作家秦牧还写过“走在大街上,远处飘来倪惠英的粤曲声”。
     


         

          后来,有了电影电视游戏机,粤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似乎与这一代观众一同老去了。

          这对于粤剧演员来说颇受打击,倪惠英遭遇了艺术生涯最苦闷的时期:新戏源源不断地上,可却没吸引任何新的观众。
     


          2002年,在一片争议声中,倪惠英的粤剧革新之作《花月影》诞生了。

          倪惠英希望通过这部具有粤剧创新里程碑意义的《花月影》,让粤剧与时代对话,吸引年轻观众,也留住老观众。
     


          《花月影》融入交响乐、流行乐、现代舞、古典舞等元素,是粤剧“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2011年,《花月影》亮相国家大剧院,这也是被誉为“南国红豆”的广东粤剧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自《花月影》后,倪惠英传承与革新并举,让传统粤剧逐渐融入现代的生活。她又改编了《威尼斯商人》,炮制出《豪门千金》,也身体力行地推进粤剧进校园、进社区。近两年,她更亲编“粤韵操”,把粤剧身段融入健身操。
     

     
     

          现在,倪惠英最开心的是走在路上,碰到一些中年人,拦住她说:“当时就是因为看了《花月影》爱上粤剧,没想到粤剧这么唯美。”她觉得有了这句话已经足够。

          “作为戏曲人,我们都是被时代裹挟的。我们是任由这样,然后慢慢地老去吗?我以为我需要突围,我需要尝试,我们要研究现代人,他们需要什么,适应是为了征服。”
     


     

          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粤剧省级非遗传承人,倪惠英近50年来一直是中国粤剧的领军人物,是社会转型时期粤剧历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粤剧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开拓者,激发粤剧创新力不懈的领路人。
          5月5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倪惠英做客名家大讲堂,与大家一同分享她和粤剧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聆听粤剧艺术“火炬手”的艺术人生。


    名家大讲堂·粤剧新传承
     

    / 主题 /

    倪惠英:我和粤剧的半世情缘

     

    / 时间 /

    5月5日(周日)

    15:00—16:30

     

    / 地址 /

    广州文艺市民空间

    (广州大道中289艺术园东门2楼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

     

    / 嘉宾 /

    - 倪惠英-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广东省剧协荣誉主席

    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 报名方式 /

    (扫下方二维码)

     

    主办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本稿件转载自广东艺术研究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