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20)手下、梅香、堂旦、马旦、海报十二类行当

    发布时间:2019-03-0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手下
          表演行当。在传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于“杂”行。是粤剧舞台演出中担任兵丁、衙差、家人等群角的演员。京剧称为“龙套”。由于“手下”两个字的笔画加起来共有七画,粤剧行内习惯戏称他们为“七画”。粤剧的手下一般都是四个一组上场,他们在舞台上有着严格而细致的分工。“一通传”:第一个上场手下,负责通布、传讯的任务,凡手下要念简单的口白,都是由他去完成。“二落马”:手下上场,第一个走到舞台左边角上(衣边),第二个就走到舞台右边的角上(杂边),所以主角要下马,就在他站的这个位置,接过马鞭、绑好马等一系列动作,就由这第二个上场的手下负责。“三斟酒”:第三个上场的手下,站的地方靠主角较近,因此,舞台上要表现饮酒摆宴等场面,斟酒的任务就交给了他。“四磨墨”:戏剧情节中凡要伺候主人书写时,就由第四个手下去为他磨墨。此外,手下还要熟习一些舞台基本表演程式和调度,例如开堂、双龙出水、开巷等,还要懂得一些群体武打套路,比如打四星、大战等,以及掌握如鬼担担、一滚三猋等一些群体专用表演排场只有将这些熟练自如地在舞台上掌握和运用,才能算是合格的手下。
     
    梅香
          表演行当。传统粤剧十大行当中没有“梅香”这个称谓,其舞台表演职能归马旦负责,马旦在十大行当中属于“杂”类。只是随着花旦行当的出现,花旦的戏份逐渐增多,才产生跟随花旦出场的梅香称谓,并将之列入戏班的群角编制,逐渐取代了马旦的位置。梅香与京剧的“宫女丫鬟”相同,专门在舞台上扮演宫女、丫鬟、女兵等类型性群角。而按照具体职能划分,梅香又可分为哑口梅香和开口梅香两种:“哑口”就是不用张口的意思,哑口梅香在演出中无须念白和演唱,只负担一些最基础的群体性舞台调度,通常由初入行的学徒担任;开口梅香则除了要求掌握一般性的群体性舞台调度和基本表演程式外,还须掌握如唱“四六句”(【七字清中板】)、数(念)【白榄】等基础唱念技巧,以应付演出中一些必要的简单唱念表演。“梅香”成为剧团中专演丫鬟、宫女、女兵、过场群众、仙女等类型性群角演员的统称。
     
    堂旦
          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杂”类。是专门负责扮演太监、衙役、随从等群角的演员。是粤剧戏班中最底层的群角,多由初入行者担任。在演出中,没有繁杂的身段和技巧,也没有念白和唱,偏重于文场戏,多随皇帝或文官出场,主要负责花开门、企栋、反猪肠等群体性的舞台调度表演。随着剧团编制的不断整合,以及舞台艺术的发展,目前粤剧已经没有堂旦的行当称谓了,其演出职能已被手下兼任。
     
    马旦
          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杂”类。传统粤剧马旦,扮演宫女、仙女等类型性群角,与堂旦一样,在演出中只担负一些最基础的群体性舞台调度表演。堂旦扮演的是男角,马旦扮演的是女角。在传统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特定的表演程式“胭脂马”的表演中,六位夫人骑着竹制的“马形”上场,最后的两位是由第五花旦和顽笑旦扮演,前面四位夫人按例由马旦扮演。她们以程式动作和身段、舞蹈,配合扮演马夫的五军虎,表现带马、驯马的过程。马旦之名由此而来。马旦在演出中没有唱念和有难度的技巧,也没有个体的表演,所以一般都由初学者担任。在剧团实行“六柱制”的编制后,马旦的舞台表演职能就被剧团中的梅香兼任,马旦的行当称谓就被取消了。
     
    海报十二类行当
          粤剧历史上表演行当统称。传统粤剧戏班戏谚有云:“朝廷论爵,戏班论位。”可见戏班中等级和序列极为严格。在20世纪初,粤剧戏班在海报上列出主演者的表演行当有12个之多。其排列次序如下: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花脚、大花面、二花面、丑生(男丑)、顽笑旦(女丑)。其实这是戏班按当时演出剧目和观众欣赏趣味需要,把传统的十大行当的排列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将大花面和二花面合而归花面,把男丑、女丑统归丑行,则仍然是清同治时期的十大行当。因在海报上登出这十二类行当的演员,故称“海报十二类行当”。

     

    20世纪20年代接戏单上的“海报十二类行当”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