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16)花衫、小旦、打武旦

    发布时间:2019-02-2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花衫
          表演行当。行内又有称“艳旦”。是旦脚行当中的一种,花旦的分支。主要扮演一些颜容冶艳的年轻女子,她们性格开放,行为举止不羁,蔑视封建社会女性道德规范,在戏中常主动挑逗男子,扮演的角色以反面人物居多,剧如《金莲戏叔》中的潘金莲、《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姣等。表演以身段和做功为主,但大多在剧中担任配角,只作为正印花旦或正旦的陪衬而存在。传统粤剧十大行当中并无“花衫”的称谓,其后亦无此行当的设置。清同治年间,粤剧表演行当进行了较大的整合,出现了花旦行当,除替代了原来的贴(旦)行当职能外, 还把戏中凡属年轻貌美的角色, 都划归到花旦行当的范畴。随着粤剧演剧风格的转变,清末民初,花旦在戏班中的地位已逐渐超过正旦,但正印花旦和正旦循戏班旧剧向来不演剧中反派角色,所以遇到戏中不可缺少的反派女角,就由该戏班的第三花旦担任。剧如《黄飞虎反五关》中的妲己、《劈陵救母》中的贾妃、《荡舟》中的羡仙等角色。在20世纪20年代,人寿年戏班正印花旦是千里驹,第二花旦是嫦娥英,第三花旦是骚韵兰。千里驹欲提携骚韵兰,但以骚的艺术能力,始终无法升上第二花旦,按骚韵兰在班中的戏路,多演风情戏,乃在戏单上另创一名堂, 曰“艳旦”。此后亦有其他戏班演员仿效,在节目单上称“艳旦”。“花衫”的行当称谓引自京剧,但粤剧花衫与京剧花衫原来的行当具体含义有所不同:京剧花衫行当是兼演花旦和青衣的意思,于两个行当中各取一字,故名花衫;而粤剧戏班 以角色所穿的服饰大都是花哨艳丽而名之。一直以来,粤剧戏班有花衫(艳旦)的行当称谓,但却无此行当设置。剧团确立“六柱制”后,此类角色统由第三花旦扮演。
     
    小旦
          表演行当。小旦在舞台上多扮演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并没有小旦行当的称谓和设置,粤剧戏班按广州话的习惯称小旦戏为“妹仔戏”。妹仔戏一般由贴旦兼任。清同治年间,花旦正式进入粤剧十大行当之列,当时对正印花旦提出必须要熟练掌握四门技巧,即踩跷、散发、袍甲戏、妹仔戏。其中妹仔戏就是由小旦行当应工,所以传统粤剧虽然没有小旦行当,却有小旦戏,其舞台表演职能是由花旦担任。粤剧实行“六柱制”后,正印花旦和第二花旦都是六柱之一,除了像《西厢记》那样以红娘为主担纲的戏外,她们都不屑演“妹仔”的配角戏,妹仔戏大都改由第三花旦负责了。小旦这个行当称谓是由京剧传入的,但传统京剧的小旦就是贴旦,以饰演剧中配角为主,剧如在《红娘》中扮演崔莺莺。所以它与粤剧的小旦名虽同,但实际上行当的内容不一样。粤剧有小旦戏,但始终没有正式专门小旦的行当设置,其舞台表演职能按剧情需要由花旦担任。小旦行当注重身段和面部表情表演,传统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中跳罗伞架的罗伞女,传统粤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的穆瓜,《拾玉镯》中的孙玉姣,都属于小旦行当应工表演的角色。
     
    打武旦
          表演行当。早期粤剧十大行当并没有打武旦行当的设置,其舞台表演职能由贴旦兼任。打武旦主要饰演会武艺的年轻女子,表演上着重武打和身段。清同治年间,粤剧十大行当重新整合,花旦正式列入十大行当中,并且要求正印花旦必须要掌握踩跷、散发、妹仔戏、袍甲戏四门舞台表演技能,其中袍甲戏是穿女大扣表演开打,本属打武旦的表演职能,可见当时是将打武旦的表演职能纳入到花旦行当之内。清末民初,粤剧戏班才正式有打武旦的称谓,但无打武旦的专门行当设置。传统粤剧打武旦既能演《刘金定斩四门》(饰刘金定)、《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饰穆桂英)等身穿女大扣开打的袍甲戏,又能演《十三妹大闹能仁寺》(饰十三妹)、《白蛇传》(饰青蛇)等短打戏,这样实际是把京剧的武旦和刀马旦两个行当分支的表演职能统合起来。现代和当代粤剧一直有打武旦应工表演的剧目,并保留了行当表演特色和技能(如踩跷、散发、打真军等)。如果角色是戏中的主角(譬如《武潘安》中的楚云、《凌波仙子》中的凌波仙子),则由正印花旦应工;如果角色是戏中的配演(譬如《宝莲灯》中的灵芝,《白蛇传》中的青蛇),则由其他花旦兼任,或由专门负责武戏的花旦出演(譬如《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醉打蒋门神》中的蒋妻),但始终没有打武旦的行当设置。

     

    中间为《白蛇传》中的青蛇(本站资料图片)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