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108)武生、须生、正旦、青衣、闺门旦

    发布时间:2019-01-2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武生
          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归属“生”类。在舞台上专门扮演会武艺或是当武官的中老年男子。根据角色的年龄和身份,分别挂黑色和白色的三牙绺或满胡。清同治年间,粤剧十大行当进行较大的调整,武生跃居十大行当之首,俗称“骑龙头”,其舞台表演职能并没有改变。清末民初时,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武生依然是挂头牌。直到剧团实行“六柱制”,武生兼容了正生、大花面、二花面以及夫旦的部分表演职能。随着粤剧演剧风格的转变,当代剧团中,武生变成了必不可少而又处于从属地位的岗位。传统粤剧武生除了要熟习南派武技与“扣把”功夫外,还要懂得众多的表演排场和有扎实的唱功。在传统剧目“大排场十八本”中,《四郎探母》和《六郎罪子》都是武生担纲的首本戏,自清末名武生新华开始,凡担任正印武生的演员,都要在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中饰演公孙衍,表演独特的“坐车”技巧,这是对武生表演功力的考验。新华和靓次伯都是当时武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

     



    粤剧《六国大封相》中的“坐车”表演
     
    须生
          表演行当。在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并无须生行当,此称谓由京剧传入,又称“老生”。舞台上的中老年男子,大都是戏中的正面人物,挂须。粤剧行内按字面解释,凡在舞台上挂须的老年人,均称“须生”或“老生”。剧团实行“六柱制”后,取消了正生行当的设置,而粤剧的武生一般只饰演会武艺的中老年男子,那么在文场戏中不会武艺的中老年男子就交由须生(或老生)去扮演。它实际上是将早期粤剧十大行当中的正生、公脚、总生等行当的表演职能统合起来。由此可见,粤剧须生(老生)这行当的含义与京剧的须生有较大的不同。须生在当代粤剧团中,处于配演的地位,如扮演《赵子龙拦江截斗》中的乔国老,扮演《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的八贤王等角色。
     
    正旦
          表演行当。清雍正年间传统粤剧十大行当中的“旦”就是指“正旦”。正旦是与“生”行中的正生相对而言,饰演戏中正派的女主角。按照当时演出剧目的人物设置,多为成熟、稳重、端庄的女子,表演以唱、念为主,为当时粤剧戏班的第一女主角。到同治年间,粤剧演戏风格渐变,根据演出剧目的需要,戏班对十大表演行当进行了调整,出现了花旦行当,专门扮演戏中年轻貌美的女子,正旦转而多演中年妇女。到清末民初,无论是戏份还是在戏班中的地位,正旦都让位于花旦,变成了次要的配角。20世纪30年代,粤剧的戏班发展成了剧团,诸多表演行当合项兼并,自此放弃了正旦行当的称谓和设置。
     
    青衣
          表演行当。“青衣”的行当称谓是由京剧传入,历史上粤剧表演行当虽经多次整合也只有青衣的行当称谓,没有青衣的行当设置,其行当表演职能多由花旦兼任。青衣与传统粤剧的正旦近似,扮演的一般是中青年女子,多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的形象。在表演中以演唱为主,动作幅度相对较平和,举止稳重,但也偶有散发、绞纱等技巧表演。如《平贵别窑》的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角色。因为此类角色在舞台上多穿简朴的黑色衣服(帔风),古代将黑色称作青色,故戏班将此行当命名为“青衣”。
     
    闺门旦
          表演行当。“闺门旦”的行当称谓是由京剧传入,传统粤剧并无此行当,其舞台表演职能由正旦行当担任。剧团实行“六柱制”后,多由正印花旦负责担当,扮演官宦小姐、富家千金等知、识礼的未嫁少女,一般都是剧中正面人物的女主角。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等。她们大都温柔贤淑、聪慧美丽,表演优雅舒缓、动作大方得体,遵循“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封建女性规范,以突出其显赫的家庭背景和教养。闺门旦是花旦行当范畴的一种,但其具体涵盖的职能和表演特点,京剧和粤剧丑间稍有不同:京剧闺门旦重做功,粤剧侧重唱;京剧闺门旦多演天真活泼的小家碧玉,粤剧多为稳重成熟的大家闺秀;京剧闺门旦是未嫁的少女,粤剧则兼演少妇。古代把少女的卧室称为闺房,将有才德的女子称闺秀,而闺房的门则名为闺门,故称之为“闺门旦”。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