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继承粤曲优良传统锐意创新的黎佩仪骨子腔

    发布时间:2018-06-28 作者:王建勋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黎佩仪近几年在省港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共有20场之多,是一位深得观众追捧和喜爱的粤曲子喉唱家。她唱腔的最大特点,是用子喉唱出曲目的伶腔班味,这是当今曲坛中很少听到的腔口。为寻这种唱腔出处,我翻阅了诞生粤曲之前被认为是粤曲之母的,由清代司徒志华校订和珍藏的手抄复印本《八大曲本》。这是粤剧前身由八音班边唱边奏的八个大戏剧本,包括《百里奚会妻》、《杨六郎罪子》、《辨才释妖》、《附荐何文秀》、《韩信弃楚归汉》、《鲁志深出家》、《雪中缘》、《黛玉葬花》等八个戏和六支选曲。演戏是按剧本脚式由饰演者以第一身按剧情发展,通过唱做念打演出来的。而曲艺剧本脚式通过演唱者以第三身身份,通过感情和唱腔唱出来的。唱的腔口是唱剧本的脚式的行当——如花旦喉、小生、小武、丑生、花脸等十大行当。由于唱的都是戏的内容和腔口,自然班味浓郁。粤曲唱腔唱出班味,我从粤曲老祖宗的八大曲本中找到了出处。
     

     
          粤曲前史如此,后史又如何?我又从搜集到的上世纪20年代由香港“如意”茶楼老板梁澄川出版发行,名叫“歌声艳影”的粤曲集中再找“曲腔班味”的情况。两本集子登载了曾在省港澳和该茶楼演唱的25位歌姬歌伶演唱的梆子腔和二黄腔曲目125首。其中80%的都是传统大戏内容提炼的唱本,说明当时唱戏文曲还占主导地位。按理应该多出有伶腔班味的子喉唱家?但从集子中听众们对25位平、子和大喉唱家逐一评介中,仅有一位“可称饶有班味”的评语。而该茶楼歌伶中以唱子喉著称者,现止于琼仙翠姬二人,可谓群芳渺渺!带着这个问题,我又从集子里另一位知音的文章中找出了初步答案。因为“唱平喉不用费气力而易学,以致当时曲坛连擅唱子喉大喉者亦转唱平喉”。特别是“后起的歌伶,多催于平喉而忽于旧派正宗的子喉”的原因。事实创造平喉唱腔也很艰巨,而创造传统子喉唱腔更难上加难,即使20年代曲坛以唱戏文曲目为主的时代,能用子喉唱出伶腔班味的唱家也是少而弱的情况。到了30年代,随着王心帆、吴一啸等撰曲家写了一大批以发挥平喉唱腔为特色的新曲,更助长了大批自成一格的平喉唱家驰骋曲坛,平喉更一枝独秀,能以子喉唱出曲腔班味的更寥寥无几!时至今天,我们只能偶尔在一些演唱会中,听到如吕锦兰、香港蒋艳红等硕果仅存的三喉唱家中听到有伶腔班味的歌声!
     

     
          黎佩仪所演唱的每首曲目,是根据曲中人物,剧中情节而设计唱腔,她把设计出来的唱腔亲自译成工尺谱或简谱,反复推敲,试唱,直到满意才定稿。就算是同一曲牌,表现不同人物均有不同的唱腔设计。如《反线二王》在《秋月琵琶》、《啼笑因缘之送别》、《洒泪别长亭》、《潞安州》等曲目,虽已广泛传唱,家喻户晓,但黎佩儀还重新设计该段唱腔,以达到精益求精,更加完美感人的效果。观众认为听黎佩儀唱曲,有“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强烈感觉。
          黎佩仪的骨子腔得到专家的肯定,观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把黎佩儀骨子腔传承、总结、推广,她的家乡陈村人民政府特地为她设立《骨子腔黎佩儀工作室》; 评她为《感动陈村人物》。佛山电台为她录制了八十六堂《如何唱好子喉骨子腔》的课程, 广州电视台也拍录了(十三堂)她为学生面对面授课的全过程。两台一经播出,反响热烈,收到一致好评的效果。
          黎佩仪女士继承了粤曲传统唱腔,经过多年刻苦磨练,把粤曲前辈创造的冰云腔、曲艺唱腔技巧和粤剧特有的班腔班味有机地融合起来,初步创造出自成一格的黎佩仪骨子腔。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她特有的专腔所长,为粤曲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