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32)二胡、中胡、椰胡、低胡、小提琴、大提琴

    发布时间:2018-04-2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二胡
          拉弦乐器,又称“南胡”。由琴头、弦轴、琴杆、千斤、琴码、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其琴筒形制多种,一般为六角形。二胡大部分构件为红木或楠木,张两根弦,琴弦多为金属弦或金属缠弦,琴弓竹制配马尾。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二胡音色饱满柔和、刚健清亮,表现力丰富,善于抒发感情。二胡在粤剧乐队中,主要是对弦乐次高音的充实和用来演奏特殊设计的气氛乐段。二胡内外弦按五度关系分别以d1—a1(正线“尺五”)或c1—g1(正线上六)定弦,音域可达三个八度。
     
    中胡
          拉弦乐器,中音二胡。20世纪20年代初,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而成。中胡形状和构造与二胡相仿,但各部分形制比二胡大,音筒的口径一般为12-15厘米。使用两根较粗的丝弦,音色较深沉、浑厚。
          中胡在20世纪50年代引入粤剧,以加强中音部的表现力。内外弦按五度关系分别以g—d1(正线“合尺”)或c1—g1(正线“上六”)定弦。音域一般用两个八度。
     
    椰胡
          拉弦乐器。俗称“椰壳”,源于潮州,1924年由吕文成等旅居上海的粤乐家来广州演出时带来广州,20世纪20年代末为粤剧吸收采用。其结构与其他拉弦乐器胡琴相近,由琴头、旋把、琴杆、山口、琴码、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椰胡形似板胡,琴筒用椰壳所制,呈半球形,面板为薄梧桐木板,背面开5个小孔,成金钱眼状。琴杆惯用乌木或红木,张两根丝弦,贝壳为琴马(竹、木马亦可),竹弓,张马尾,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
          椰胡内外弦按五度关系分别以g—d1(正线“合尺”)定弦。椰胡音域较窄,一般只用两个把位,相当于一个半八度。其音色深沉柔弱、幽雅和谐而富有特色。在粤剧音乐中多用于伴奏富有民间音乐风格的“南音”等唱腔,是中音色彩乐器。

     

    椰胡
     
    低胡
          拉弦乐器,又称“大胡”,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胡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扩大创制而成的低音弦乐器。形状结构与中胡相同,但弦粗柄短、鼓大皮薄,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类。它音色低沉雄厚,共鸣较大,在粤剧音乐中,主要作低音乐器使用。低胡内外弦按五度关系分别以C-G(正线“上六”)定弦,但音域不广,音色粗糙,所以后来多被大提琴代替。
     
    小提琴
          拉弦乐器。英文名为violin,是提琴族乐器的高音乐器。小提琴结构由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码和琴弦)和琴弓三部分组成。琴身木制,长约60厘米。金属琴弦,琴弓挂马尾。按五度定弦,分别为g、d1、a1、e2。
          20世纪20年代,小提琴已在粤剧乐队中使用。粤乐师根据粤剧的调性及大部分唱腔句、顿落音的特点,把小提琴的定弦改为f—c1—g1—d2, 使它更适合于粤剧的唱腔伴奏。小提琴的音色华丽、明亮,音域比高胡宽阔,尤其是伴奏【反线二黄】、【反线中板】及“乙反”音调的板式时无论音色或音乐区的转换都比高胡丰富。小提琴这一洋为中用的乐器形成了它亦土亦洋的独特风格,很快就成为粤剧音乐唱腔这一具有兼容性特点的声腔系统的主要伴奏乐器,被吸纳为粤剧乐队“软弓组合”的主奏乐器之一。
     
    大提琴
          拉弦乐器。英文名为violoncello,是提琴族乐器中的低音乐器。它的形状及构造与小提琴相似,但比小提琴长约一倍。下端有支柱,便于演奏时支在地上。演奏时置于两膝之间,左手按弦,右手运弓。张四弦,由内至外分别以C—G—d—a定弦。音域约四个八度。音色浑厚、深沉。20世纪20年代,大提琴已在粤剧中使用。由于它的音域较广,能弥补拉弦乐低音声部的不足,并在伴奏时易于融入粤剧传统音乐之中,故为广大群众和粤剧艺人所接受,成为粤剧音乐中的重要伴奏乐器。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音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