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底蕴深厚,乐于创新——记江门市粤剧传习所

    发布时间:2018-04-18 作者:冯铭卓 来源:星海粤剧协同创新中心 点击:

          江门五邑是著名的侨乡,人杰地灵,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粤剧粤曲表演艺术家,如粤剧名家红线女、芳艳芬、陈小汉、关国华、梁耀安、吴国华、曹秀琴、蒋文端、林家宝,粤曲名家白燕仔、陈玲玉等,由此可见五邑侨乡的粤剧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原江门市粤剧团)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粤剧演出团体,被誉为广东五邑侨乡艺苑的一枝奇葩。数十年来,传习所演出足迹遍及粤、港、澳、沪和美国。为了让粤剧在江门五邑地区更有效、更广泛地传播、传承与研习,2017年1月经市编办同意,在市粤剧团的基础上组建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冼仲汉担任党支部书记、所长,国家二级演员高桂强担任副所长,国家一级演员余阳丽担任艺术总监。
          2018年3月15至18日,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在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演出,我是江门人,又是粤剧戏迷,自从离开家乡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后,对家乡的粤剧艺术甚是想念,得知传习所赴广州演出,自然要过去捧场,顺便也了解一下近年来传习所的发展状况。连续四晚的演出,让传习所获得了一个全面展示艺术水平的机会,我欣喜地发现,时隔几年,传习所已经发展成为:行当平衡发展、具有强大的创作能力、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的一个传承发扬粤剧艺术的团体。

     

    特色一:行当平衡发展

          粤剧戏班早期的表演行当共划分为十个行当,分别是末(含公脚与总生)、净(二花面)、生(含正生与武生)、旦(正旦)、丑(含男丑与女丑)、外(大花面)、小(含小生与小武)、贴(含花旦与小旦)、夫(老旦)、杂(含六分、拉扯等类型性群角)。20世纪30年代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粤剧十大行当整合为“六柱制”,即文武生、正印花旦、小生、二帮花旦、武生、丑生,可见“六柱制”对粤剧演员的行当表演要求十分之高。传习所四晚的演出除了充分展示文武生和正印花旦的艺术水平之外,我惊喜地发现,其他行当也获得了平衡的发展,这作为一个地级市粤剧团体来说,十分难得。
          1、正印花旦、文武生勇挑大旗
          余阳丽既是江门市粤剧传习所的正印花旦,又是传习所的艺术总监。1978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师承粤剧大师红线女。在2018年3月17日晚独幕粤剧《文成入藏》中她成功塑造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一幕。她嗓音流畅甜美,行腔饱含“红腔”韵味。表演细腻传神、能以饱满的情感迅速投入角色,并带动对手入戏,据了解,余阳丽为演绎好剧种中人物,经常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与角色相关的人与事,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出色地塑造各种角色。
          文武生郑宁杰在独幕粤剧《文成入藏》中饰演松赞干布,郑宁杰融汇了小生、小武、官生三个行当的表演特点于一身,将藏族王者的洒脱、威严、强悍,以及在面对文成公主时的柔情,演绎得深刻细腻,郑宁杰扎实的功架在这场独幕剧中展露无遗。

     


    余阳丽(左)与郑宁杰(右)主演《文成入藏》(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2、武生表演令人惊艳
          当代粤剧特别注重生旦戏,导致其他行当日渐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四晚的演出中,我发觉传习所同样注重其他行当的平衡发展,首先是武行,例如,师承粤剧大师罗品超的新派武生高桂强在《新霸王别姬》中饰演的西楚霸王,属于武生中的花面行当。他的唱功了得,不仅拥有着金属般明亮的音色和饱满的头腔、鼻腔共鸣,而且唱腔和身段表演也参考了许多京剧霸王的演绎技巧,举手投足、唱念之间把顶天立地的失志英雄演绎得相当到位。

     


    朱丹彤(左)与高桂强(右)主演《新霸王别姬》(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3、老旦戏很出彩
          “六柱制”中,并没有老旦这个行当,但是许多传统剧目中,老旦却又是一个无法忽略的角色,例如《琵琶记》《西厢记》《胡不归》等传统剧目中,老旦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有的剧团用男生反串,有的用二帮花旦兼任,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却有专攻老旦的优秀演员——吴美珍。在《六月飞霜》中,吴美珍饰演蔡老太一角,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把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如在蔡老太不忍媳妇年纪轻轻就守寡,为照顾自己而挨穷挨饿,最终狠下心来逼窦娥改嫁的一幕中,蔡老太声音哽咽、全身颤抖,老泪纵横,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令人热泪盈眶。
          吴美珍原是传习所的二帮花旦,舞台粉墨数十年的她意识到是时候给青年演员“上位”的机会了,自己甘作绿叶衬红花,于是转型演老旦。为演好老旦行当,吴美珍通过录像、书籍,向京剧老旦“偷师”,观摩李多奎、赵葆秀、王晶华等京剧名老旦的唱腔、身段,并细心观察老年人的言行举止、神态,甚至是老年人一声叹息,吴美珍也会不断揣摩。天道酬勤,经过多年的沉淀,吴美珍饰演的老旦角色自然、一举一动都能牵动观众的心。

     


    吴美珍(左)与吴苑晴(右)主演《六月飞霜》(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4、刀马旦、彩旦、小旦“三旦争辉”
          刀马旦青年演员李依云在《白龙关》中饰演刘金定,身穿铠甲,手握红缨枪,打斗中的转身、跳跃,快捷如飞的圆场,一招一式中展现其扎实的基本功,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苏洪武(左)与李依云(右)主演《白龙关》

     

          专攻小旦的青年演员文若诗在《西厢记之“拷红”》中饰演红娘,轻盈的小碎步、娇俏的身段,把伶牙俐齿、机智过人的红娘塑造得非常成功。
     


    文若诗(左)与李国培(右)主演《西厢记之“拷红”》

     

          彩旦演员吴小凤,是一个多面手,能演绎青衣、老旦和彩旦,饰演《六月飞霜》的媒婆是她的拿手戏,吴小凤抓住彩旦的喜剧性、通俗性特点,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各行当的均衡展示,让人不得不感叹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强大的综合实力。

     

    特色二:强大的创作能力

          在四晚的演出中,我欣赏到了江门市粤剧传习所原创作品的魅力。
          1、新编大型粤剧《济公出嫁》,令人耳目一新
          15日晚,传习所上演的原创新剧《济公出嫁》,充分展示了该团体在粤剧创作上的实力。济公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他除恶扬善、锄强扶弱、不畏强权的品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该剧讲述兵部尚书之子贾虎为谋夺穷秀才李文龙之妻罗秀英,串通罗秀英的后母,逼秀英下嫁。济公路见不平,假扮新娘出嫁,解救了罗秀英,严惩了恶人贾虎的故事。我认为此剧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作团队紧抓社会敏感点,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呼吁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让现代年轻人思考“真、善、美”的深刻涵义。
          新剧用新人,此剧大量起用青年演员,目的希望通过青年演员的演绎,能令更多年轻观众喜欢这个戏,关注这个戏,继而关注粤剧。
          2、原创粤剧小品《四大才子会美人》体现了本土文化与当代元素的结合
          17日晚演出的原创粤剧小品《四大才子会美人》,通过传统的古典人物“四大才子”穿越古今游玩五邑地区,巧遇“四大美人”的荒诞故事,将五邑的历史、饮食、旅游文化等和现代化发展中的新桥乡融入剧中,通过演员们生动活泼的表演,让观众在欢笑中获得对五邑侨乡重新认识。

     

    《四大才子会美人》剧照(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左起男演员:冯斌、郑锐钦、李智平、梁官武
    左起女演员:吴苑晴、朱丹彤、文若诗、麦秀花

     
          一个地级市粤剧团体,具有这么强大的创作能力,令我不得不开始关注传习所在创作上的发展情况,演出结束后,我咨询了冼仲汉所长,了解到,传习所素来有创作的传统,原创剧目有《错乱鸳鸯》、《三法堂前并蒂花》、《儿女恩仇慈母泪》、《异月情缘》、《白沙外传》、《假新娘闹婚》、《金鼓银枪剑底情》等,均是每年“春班”必演的热门大戏。近年来,更有不少新创剧目屡获殊荣,例如:新编古装粤剧《蓬水流香》曾获江门市首届艺术节优秀演出奖、江门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创作一等奖、江门市侨乡艺术节演出金奖、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集体演出奖;新编古装粤剧《再打金枝》曾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新编现代粤剧《少白英风》曾获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女儿国招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济公出嫁》、《崖海忠魂》等多部优秀剧目,皆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冼仲汉所长认为,当代粤剧追求改革创新,最重要要遵循“以传统为主,革新为辅”的原则。无论是编剧、唱腔设计、音乐锣鼓、表演程式、还是舞美设计、服饰化妆上,都应该遵循这个原则,例如,传习所的原创粤剧《女儿国招亲》,该剧根植于中国传统神话题材,在传统粤剧唱腔与表演程式中加入了现代的灯光电效果和魔术、人偶,让整部戏“神”气十足。既继承了粤剧的传统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现代表现手法,让观众非常“受落”。 

     
    特色三: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近年来,艺术造诣深厚的余阳丽、高桂强等演员挑起了承前启后的重担,努力培养青年粤剧演员,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他们为传习所培养了如郑宁杰、吴苑晴、陈艺文、李依云、朱丹彤、冯斌、文若诗等一批唱做俱佳,甚至能够独担大旗的粤剧接班人。其中青年演员冯斌与吴苑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1、复合型粤剧人才——冯斌
          冯斌是众新秀中最多才多艺的一位,他既演得了文武生,又能胜任丑生,更能反串演旦角,如《六月飞霜》中的彩旦“张婆子”和《三打白骨精》中的“金蟾老妖”。近期又在新编粤剧《济公出嫁》中成功塑造了“济公”一角。冯斌在塑造济公的表演中,融入了丑生、老生、小生三个行当的表演技巧,在亦庄亦谐、插科打诨中,活佛济公的形象跃入观众的眼帘。据了解,冯斌还兼任传习所的宣传工作,负责传习所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肩负传播弘扬五邑侨乡粤剧文化的重担。
     

    冯斌(前)主演《济公出嫁》(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2、新一代“红腔”继承者——吴苑晴
          吴苑晴师承余阳丽,曾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首届粤剧红派艺术大赛” 专业B组(红派曲目演唱参赛)金奖。在《六月飞霜》之《刑场飞霜》一场,吴苑晴声腔流畅圆润,将“红腔”的高亢亮丽、跌宕起伏发挥得淋漓尽致,细腻的表演把窦娥内心的不屈充分表现出来,唱功郢匠挥斤。

     

    吴苑晴主演《六月飞霜》(江门市粤剧传习所提供)

     
          新一代才华出众的青年演员们让我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传习所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名角”!
     
    小结
         江门市粤剧传习所以行当平衡发展、强大的创作能力、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的特色,吸引着广大粤剧戏迷,在五邑地区乃至海外华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期待传习所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粤剧作品,祝愿江门市粤剧事业再登高峰。
     

    作者(左)与国家一级演员、江门市粤剧传习所艺术总监余阳丽老师(右)合影

     

            本稿件转载自星海粤剧协同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作者为冯铭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