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广东音乐的故乡与他乡——余其伟作客粤剧学者沙龙漫谈百年粤乐(上)

    发布时间:2018-04-11 作者:钟哲平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去岁暖冬,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著名胡琴演奏家、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主任余其伟教授作客“粤剧学者沙龙”(1),畅谈《广东音乐的故乡与他乡》。岭南文化海纳百川,既有在本土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又有在外地传播粤地文化的辐射性。故乡与他乡渗透缠绵、相伴相生,正是广东音乐、以至岭南文化的生猛与魅力。
     

    主讲人余其伟与本文作者钟哲平合影

     
    (一)何谓故乡,何谓他乡
          故乡是个很朴素的概念。出生之故土,血脉之源头。
          而故乡亦有复杂的层次,对于文化厚重之国度、国人颠沛之时代,尤为如此。
          钱穆先生说:“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2)故土之情,亦同此理。对于生于忧患的文人、艺术家而言,所谓故乡,既有地理之故乡,亦有文化之故乡、心灵之故乡。
          当余其伟在“粤剧学者沙龙”上提及吕文成曾向沪上好友倾诉艺术创作上“背井离乡”之心酸,多次用了“震撼”一词。这种“震撼”,个中并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只是一个艺术家对另一个艺术家在艰难的传承中另开新天的体恤。
          广东籍音乐家吕文成189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即如今的中山市。吕文成本姓杨,过继给吕姓人家,3岁随养父移居上海。彼时在上海谋生的广东人众多,粤人、粤菜、粤剧、粤曲遍布上海滩。吕文成虽在上海长大,粤剧粤曲却不绝于耳,商铺、茶楼,处处乡音。1909年,吕文成11岁,在上海广东同乡会所办的广肇义学读书。吕文成会拉二胡,课余在粤乐班做杂工。1920年前后,吕文成在“上海中华音乐会”、“上海精武体育会(音乐部)”(3)等音乐社担任演奏,并演唱粤曲。吕文成将江南丝竹的情韵融入广东音乐,用小提琴的高音技巧拓宽二胡音域,独创高胡演奏,高而能远,亮而能柔,震惊乐坛。吕文成一生创作了《平湖秋月》《渔歌晚唱》《醒狮》《步步高》等名曲,成为粤乐一代宗师。1932年,吕文成到香港定居。1944年,46岁的吕文成终于回到故乡广东中山演出(4),背着他那把饮誉大上海及省港澳乐坛,却一度不被家乡父老承认的高胡,该如何百感交集?半生流离,近乡情怯。对于吕文成来说,给予他更多音乐天地之自由的“他乡”,似乎更贴近精神之“故乡”。当吕文成回到故乡,已是过客。1981年,吕文成病逝于香港,享年83岁。

     

    上海精武体育会,民国初年上海的粤乐团体
     
          如今,余其伟和当代乐坛的大师级“小伙伴”们,也只能通过他们对父辈的回忆,依稀感念吕文成、尹自重这些广东音乐宗师们当年创新之路的艰难与心酸。
     

    李肇芳(左)和余其伟(右)同台演出,2018年3月15日,香港
     
          上海高胡艺术家、原上海民族乐团乐队首席李肇芳先生的父母都与广东音乐及粤剧界深有渊源。父亲李达川与粤乐名家相交甚笃,六兄弟都在位于上海虹口四川北路精武体育会旁的广肇义学读书,与吕文成是校友。母亲梁影是星腔名票,和梁荫棠、罗品超、靓少佳、郎筠玉、李少芳等粤剧名伶相熟。司徒梦岩、钱大叔 、何大傻、陈德钜、陈俊英、陈日英等粤乐名家在沪时,常有雅集,李肇芳父母每参与其中。李达川擅长粤胡、扬琴、秦琴,梁影擅长扬琴,自弹自唱星腔。粤乐大师刘天一也经常到李家开局,由李肇芳的父母拍和。李肇芳告诉余其伟,他曾听父母及陈德钜、陈俊英、陈日英等先辈忆及吕文成。吕文成对李达川倾诉,他研发高胡,创作《平湖秋月》《醒狮》《步步高》等乐曲,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远在故乡的广东音乐“硬弓派”(5)斥为离经叛道。后来这些乐曲在上海及北方引起轰动成为名曲,才反过来触动了香港和广东地区接受。刘天一先生也向李肇芳亲口证实了吕文成的这段心迹。这个时期,尹自重改良小提琴演奏融入粤乐,也遭遇了“不中不西”的批评,左右为难。吕文成、尹自重这些粤乐前辈在上海实践的广东音乐创新,都有过不被广东家乡父老认同的伤心往事。
     

    1934年,上海中华音乐会浦江夜游演出
     
          吕文成早期在香港、广州扬名,甚至是唱粤曲的名气更大。据鲁金《粤曲歌坛话沧桑》介绍:“当时上海有两间唱片公司,一间名‘大中华’,一间名‘中国’,两间唱片公司将吕文成用子喉唱的粤曲制成唱片,运来香港推销,香港人听到唱片,才知道上海有一位名家吕文成。”(6)由于他擅唱子喉,不少广东曲迷竟以为吕文成是女伶。“他以子喉演唱的《小青吊影》曲惊四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唱腔风格……他的子喉唱腔从留声机传出,声声温柔,阵阵哀怨,使人神往,倾注。令人认为演唱者——吕文成是个女歌伶。”(7)吕文成出名的早期,在粤乐方面的造诣与建树,故乡人知之不多。
          一代广东音乐宗师吕文成,成名于他乡,远逝于他乡,他用人生的大部分时光,在他乡演奏着故乡的音乐。虽然故乡对他的音乐的接受与领悟晚于他乡,但他依然用音乐本身的光芒,震撼故乡、反哺故乡、荣耀故乡。一个人的乡愁,未必不是艺术史上波澜壮阔的浪花。

     

    吕文成

          (注1)“粤剧学者沙龙”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中国粤剧网主办,宗旨是“传播,是最好的保护”,为研究戏剧戏曲的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提供交流平台,用学术提升粤剧、粤曲、粤乐的文化底蕴,进一步传播岭南文化。余其伟教授主讲的这一期“粤剧学者沙龙”举办于2017年12月26日下午3时,地点在大学城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
          (注2)钱穆:《国史大纲》,《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之二。
          (注3)“民国初年,新会人陈铁生在上海先后组建‘精武体育会粤乐部’、‘上海粤侨工界协进会粤乐部’和‘上海中华音乐会’三个粤乐团体,举办训练班培养人才。后又成立‘中西音乐研究社’,对粤曲及粤乐乐器进行革新,创作或改编了诸如《渔舟唱晚》《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传世佳作,被上海人称为‘广东音乐’。”(刘正刚:《广东会馆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P138)
          (注4)吕文成一生共回中山演出三次。分别是1944年、1947年、1951年。根据《吕文成:粤乐宗师步步高 》(2009年8月7日《深圳商报》)以及黄志华:《吕文成与粤曲、粤语流行曲》(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6月出版,P188)整理。
          (注5)广东音乐分硬弓组合和软弓组合。约在1920年以前,由二弦、竹提胡(竹奚琴)、三弦、横箫、月琴、喉管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为粤剧伴奏及演奏一些过场音乐的乐队,称为硬弓组合,硬弓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色较为粗犷、古朴、激昂、响亮。约在1925-1930年开始,由高胡、椰胡、中阮、琵琶、扬琴、洞箫、秦琴等组成的粤剧伴奏及演奏器乐粤曲的乐队,称为软弓组合,软弓的演奏风格和音乐特色较为清丽、悠扬、活泼、柔美
          (注6)鲁金:《粤曲歌坛话沧桑》,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7月初版,P129-136
          (注7)《粤韵香飘——吕文成与广东音乐论集》,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澳门出版社,2004年6月初版,P104,黄志营《历久常新的改革实践——谈吕文成先生在粤曲艺术的贡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