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百年桂树 绽放新花——南海桂城粤剧文化传承掠影

    发布时间:2018-04-04 作者:李耀安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近日,笔者参加桂城曲协春茗,深感桂城百年粤剧之花,在春风沐浴下继续绽放。
          南海桂城位于广州与佛山之间腹地,桂城(平洲)是粤剧文化积淀极为厚重的地方,是粤剧艺术家的摇篮,也是粤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年,岭南地区有“蛮荒之地”之称。明末清初,有外江班陆续南来演戏,锣鼓声响,吸引无数四乡民众,在平洲地区已有青年学艺做戏,当年以唱“梆黄”为主,兼有“西皮”,出现了“蛮音混杂”的土班,也是本地班的雏形。清末年间桂城(平洲)地区已有金山和(陈福三)、肖丽章(肖京章)等名伶。
          民国初年的1917年,平洲人,著名大戏小生金山和与张清、林均可两位热心人士合作,借用平洲平东乡梅园村梁氏祠堂,创办了“乐群英童子班”,“乐群英”班培养了林超群、金枝叶、陈展生、叶大富、生鬼春(陈树堂)、白山富、冯展图、梁杨等一批粤剧名伶,这批名伶为桂城的粤剧文化培上了一片沃土,之后,薪火相传,桂城(平洲)又出现了靓少佳、梁醒波、叶兆栢、陈卓莹 陈仲炎父子、白超鸿、林小群 林锦屏姐妹、小少佳、麦穗秀、梁剑雄等星光熠熠的粤剧名家。

     

    “乐群英”童子班开山鼻祖金山

     
          不管经历了多场文化洗礼,但桂城的粤剧文化从末中断,只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而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粤剧艺术适逢开放春风,村头巷尾各私伙局遍地开花,常年开局有四十多家之多 。
          2014年7月,桂城曲协,在得到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关怀下应运而生。桂城人,深深体会到民族的、民间的力量才是文化自信的原动力,他们将分散的资源合理整合,才能推动桂城粤剧文化的发展,满足桂城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桂城曲协成立三年多来,它们通过送戏下乡、“粤韵飘古祠”、“灯湖周末”等活动,宣传带动了桂城地区的粤剧文化。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林锦屏故乡行》师生戏曲晚会,林小群、白超鸿《群鸿星辉耀桂城》晚会,《丑也风流发新枝》叶兆栢戏曲专场等系列活动,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欢迎。

     

    桂城文化站领导与曲协负责人、粤剧学者探讨粤剧艺术

     
          桂城曲协负责人谢安流、梁春凤向笔者介绍,厚重的桂城粤剧文化既是我们前进中的载荷,更是我们砺志前行的一种动力,对先辈的敬畏,也是我们对艺术传承的初心,因此,我们坚持走坚守传统,适度求新的路线,在表演中尽量体现“粤韵”味道,对艺术精益求精。曲协特聘了老编剧家李悦强老师,叶兆栢、赵毅生等前辈作艺术指导。特聘粤剧表演艺术家林锦屏为曲协艺术总监。近年,曲协的原创作品《茶基小唱》(填词苏惠良,撰曲赵毅生,演唱何献),2017年荣获省私伙局大赛银奖;《桂城遍地展新图》(填词李悦强,撰曲张伟,唱腔何家鸣,演唱谢安流、林渐娟)2017年获得南海新作品大赛金奖的殊荣。
     

    曲协春茗现场 会长谢安流讲话


    作者与曲协会长谢安流合影

     
          粤剧作为桂城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丰富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推动着桂城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滋养着新的一代桂城人。曲协成立以来,建立了两个区级粤剧粤曲传习所,成为全市首批镇街获批的区级传习所,利用传习所的平台,打造了唱响佛山地区的“粤韵飘古祠”等文化品牌。此外,为了提高戏曲爱好者的演技,传习所还不定期邀请省内名家到场作讲座,务求唱、做、念、打,音乐拍和等做到非专业团队向专业靠近的水准。桂城曲协还着眼于学校的粤剧传承工作,成立了桂城三山港小学、桂城中心小学粤剧社等传承基地,这些传承基地是作为乡镇实施教育城市化行动计划的新尝试,也是乡镇教育质量“双品”工程,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传承基地的原创作品《鸡公仔新唱》等作品由于粤韵丰富,荣获佛山市、南海区等多项殊荣。
     

    曲协艺员辅导传承基地小学员


    粤剧大老倌白超鸿林小群伉俪指导传承基地学生排练

     
          一次短暂的采访,我听到了桂城的粤韵,触摸了一段历史,寻找了花开花落的戏剧人生,目睹了百年桂花的绽放,愿桂城粤剧之花更灿烂!
     

    曲协全体乐队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