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十字句、活动句、衬字、起式、正文、收式

    发布时间:2018-01-1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十字句
           唱词的结构形式。由十个字来构成。十字句的句格基本是“三三二二” 结构,构头顿三字、二顿三字、三顿二字、四顿二字, 可加衬字。多用于【梆子首板】、【梆子慢板】、【梆子中板】、【梆子滚花】、【梆子煞板】、【二黄首板】、【二黄慢板】、【二黄滚花】等板式中。
           十字句还有“三四三” 格和“三三四” 格,主要应用在【十字清】中。
     
    活动句
            唱词的结构形式。它是约定俗成的叫法。由于其应用甚为灵活,无硬性规定,可多用、少用或不用,故称活动句。其实它是作为一顿插于句中。
           粤剧唱词可按需要在基本句中加上若干活动句。活动句基本为四字或七字两种,增加时句数不限,七字活动句句末字平仄相间,四字活动句则不一定;最后一句活动句末字的平仄应与基本句第三顿同。四字活动句可不押韵,但七字活动句仍需押韵。演唱时,基本上增加一句活动句增唱一个板,但增加一句七字活动句有时增唱两个板。落音按字音声调而定。
     
    衬字
           唱词的结构形式。指超出句格规定字数的文字,俗称“擸字”。粤剧句格、板式、唱腔均有规定的字数、顿数,亦有平仄及押韵的规定。作者或演唱者在编写唱词或演唱时,根据词意、技巧或特色上的需要,加上若干超出句格规定字数的文字,这加上的文字谓之衬字。衬字为虚字,不可改变唱腔的节拍。
     
    起式
           唱词的一种结构形式。多见于民间说唱(民谣)体。民谣唱本各段文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均有规定。其头段谓之起式,一般有两句,第一句为七字句,第一顿末字为仄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上平声,押韵。第二句也为七字句,第一顿末字为仄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下平声,押韵。亦有第一句的句末字为下平声; 第二句的句末字为上平声的起式。粤剧使用民谣做板式时,起式可以删略。
     
    正文
           唱词的结构形式。多见于民间说唱体。民谣唱本起式之后,则进入正文。正文由若干段落组成,每段有四句,均为“四三” 格七字句。第一句:第一顿末字为上平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仄声,押韵。第二句:第一顿末字为仄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上平声,押韵。第三句:第一顿末字为下平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仄声,押韵。第四句:第一顿末字为仄声,不押韵,句末字为下平声,押韵。粤剧使用民谣作板式时,可以只演唱正文。
     
    收式
           唱词的结构形式。多见于民间说唱体。民谣唱本正文完结后,进入结尾。结尾的唱词句式与正文基本相同,不同者只是在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加插了一个基本旋律相同的半句,句的尾字用仄声。这样便出现了三个都是仄声字结尾的半句,由于同一声调的重复出现,使之产生了停顿和结束的提示感觉。
     
    (摘自《粤剧大辞典》音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