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家卜灿荣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7-11-22 作者:司音 来源:广东音乐圈 点击:
在广东乐界,很难找到一位像卜灿荣这样的音乐家。他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原广州红豆粤剧团的音乐总监和乐队“头架”,曾为200多部粤剧作品设计音乐唱腔,几乎囊括粤剧界梅花奖得奖剧目。他又是著名高胡演奏家、作曲家,演奏潇洒大气,自成一体;创作作品生动活泼,极具粤味,亦不乏格局与情怀。工作之余,卜灿荣谦虚随和,风趣幽默,提携后辈不遗余力,人品、艺品众人交口称赞。走近卜灿荣,体会他的艺术人生。
西关少年
卜灿荣出生在广州西关,父亲是一名粤剧乐师,擅长胡琴、小提琴。卜灿荣成长于剧团,六岁随父学艺,一招一式,吹拉弹唱都是他的童年回忆。1962年,十二岁的卜灿荣经历严苛的筛选考入了广州音专(今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主修高胡,辅修钢琴、笛子。音专的六年里,卜灿荣一直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从专业基础课(和声、乐理、视唱练耳等)到演奏主课都十分拔尖,甚至与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参与学校演出,也由他担任高胡领奏。
广州音专附中时期,“红领巾乐队”演奏《喜洋洋》,前排左二为卜灿荣
卜灿荣自言性格调皮,充满好奇心,因痴迷扬琴,幼时一度在报纸上画出琴弦模拟扬琴演奏;读书时因喜爱电影《芦笙恋歌》,又找老师罗德载借来笙学习演奏。这些经历都拓宽了他的视野,为日后的创作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1968年,卜灿荣从音专附中毕业,被分配到了汕头市普宁县文艺宣传队,开始了新的生活。
汕头生活
不同于广府文化,潮汕地区另有一套文化体系,从广州到普宁县,卜灿荣的高胡没有了用武之地,在文艺宣传队里主要演奏二胡、手风琴、笙以及歌曲写作。物资匮乏,生活单调的年代,观看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是人们难得的精神生活,卜灿荣曾在几千观众前表演笙独奏,因表现出色,被上级相中调至汕头地区文工团工作。
卜灿荣在汕头地区文工团工作了七年,期间因工作需要苦练双簧管、小提琴以及配器法,他一边在管弦乐队演奏小提琴、双簧管,一边在潮剧团演奏二胡、笙,业余时间听交响乐学习配器。后来,卜灿荣已经能用小提琴拉奏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并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改编成钢琴谱。
汕头是海滨城市,工作之余,卜灿荣常去海边看看,愿自己似渔民般面对困境斗志昂扬敢于博浪,愿胸怀如海洋般宽广,面对潮水般起落的人生也能付诸笑谈。这一段心路历程被卜灿荣记录下来,谱写成一曲《出海》,旋律优美质朴,粤味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1977年,卜灿荣演奏着《出海》考入广州市粤剧团,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家乡。
心系粤剧
卜灿荣进入到粤剧团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担任乐队头架,为倪惠英等名家伴奏,这在行内是极为罕见的情况,然而他用高超的演奏说服了众人,甚至连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请假,他都能顶替演奏solo旋律(当时广州粤剧团还保留着管弦乐队部分)。
在卜灿荣心中,粤剧与高胡才是音乐归属。回到广州后,他将大量的心血投注在工作上,1978年,他担任音乐唱腔设计的第一部粤剧《杨门女将》在广州红旗剧场上演,主演倪惠英,全场爆棚。自此到80年代末,他担任了70多部粤剧的音乐唱腔设计,至今已逾200多部粤剧,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令同行赞叹不已。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广东音乐作品,如《小鸟天堂》、《猴戏》、《荔枝湾》、《花灯》、《红豆飘香》、《行花街》等等,皆为清新动人、极具生活气息的音乐小品,受到了行内专家与广大乐迷的一致好评。
关于音乐唱腔设计,卜灿荣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理解:他注重剧本,着笔于人物塑造;同时又根据每位唱家的不同特质设计行腔;丰富的演奏经验和创作积累使他的配器亦十分精彩。入行多年,卜灿荣形成了行内独具一格的创作和演奏风格,其“首板”、“中板”、“慢板”、“快中板”、特别是“反线二黄”多在传统旋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鲜明的抑扬顿挫随着演员角色的情感变化挥洒自如,大气不失细腻的演奏也令人交口称赞,众多唱家、剧团邀约不断,即便退休,他也依然为心爱的粤剧事业而忙碌着。
厚积薄发
卜灿荣性格随和谦虚,青年时代的他音乐造诣虽深却一直行事低调,直至1986年,一次比赛让他在行内一夜成名。
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风气盛行之时,广州市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工会联合主办一场“粤剧音乐唱腔改革比赛”,吸引了省内各专业团体纷纷亮相。高手如林的赛场上,年仅37岁的卜灿荣一举夺得三项大奖,除“唱腔设计”和“配器奖”之外,主办方为其特设“个人伴奏奖”以表彰他精彩的领奏。这次比赛的获奖新闻登上了《羊城晚报》的头版中央,新闻标题上卜灿荣的名字与红线女、陈笑风等粤剧大家并列,这让他兴奋得彻夜失眠,沉淀多年,终于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
1986年3月29日,《羊城晚报》载:“...新时代粤剧团青年乐手卜灿荣连中三元,除获得唱腔设计、配器奖外,还荣获演唱会特设的个人伴奏奖。”
结缘中乐团
大概十年前,卜灿荣接到了香港中乐团邀约的电话,著名粤剧演员梁汉威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屈原》唱段,请他担任编曲,希望既能表现唱家所长,又能充分发挥民族管弦乐的特色。香港中乐团编制庞大,又素以严谨、高水平闻名国乐界,常年与国际知名作曲家合作,此次邀约既是殊荣却也必定不易,这让卜灿荣压力颇大。
卜灿荣将总谱写好传回香港中乐团不久便接到了艺术总监阎惠昌的电话,指挥对他的总谱并不满意,认为乐队部分并没有表达出应有的气魄。卜灿荣阐释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并坚持自己的做法。后来经过乐团排练,阎惠昌转变了态度,再度致电卜灿荣赞其改编精彩绝伦,并正式发出约稿邀请,表示欣然接纳他多种体裁的音乐创作。
演出结束后,卜灿荣与香港中乐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他还陆续为汪明荃、罗家英、文千岁等著名唱家编配粤剧与民族管弦乐合作唱段。其中,卜灿荣为汪明荃、罗家英编配的《杨枝滴露牡丹开》深受人们喜爱,在香港频繁上演。
2017年3月,卜灿荣在香港油麻地剧院演奏自己的原创作品《夜香港》
感念“女姐”
在戏曲界,红线女是公认的大家,她醉心艺术,独创“红腔”,对粤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卜灿荣十分景仰红线女,初入行时便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为她谱写唱腔。90年代初,卜灿荣为倪慧英、梁耀安主演的粤剧《南越王后》做音乐唱腔设计,排戏时红线女过来指导,素以严谨闻名的她当着众人的面夸赞唱腔设计很有粤味,让卜灿荣深受鼓励。至1997年,红线女欲筹备从艺60周年演唱会,正式邀请卜灿荣担任头架乐师,领奏《荔枝颂》,开启了二人长达十六年的合作关系。
卜灿荣随红线女到过很多地方演出慰问,从城市到乡镇,不管条件如何,红线女对艺术的认真始终如一。有一次,他们去到东莞长安镇业余粤剧团参加该团成立20周年诞辰,从下午到晚上,红线女坚持看完两出新剧,得知卜灿荣也随之停留到晚上后,便让他伴奏一曲《荔枝颂》献给长安镇的乐迷们。
2007年,《卜灿荣广东音乐作品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问世,红线女受邀参加发行大会并接受广东电视台采访:“我觉得他的作品很丰富多彩,而且他的人格、人品和他作品的感情是一致的,我很尊重他。”这段视频被卜灿荣刻录成光盘珍藏,每每回忆此幕,他总是欣慰又感动。
合作多年,红线女一直亲切的唤卜灿荣“阿卜”或“卜生”,她的声音温柔又坚定,虽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予人温暖和力量。事实上,晚年的红线女一直忍受病痛折磨,有时腰痛得甚至转不了身,尽管如此,她仍热心粤剧事业,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卜灿荣既心疼又钦佩。红线女逝世前几个月,曾写下一首诗交予卜灿荣谱曲,可惜的是还未来得及演唱便与世长辞。2013年12月30日红线女先生纪念晚会上,她的学生们共同演绎了这首绝作。诗云:前有珠江两岸,身靠白云高山。舞台观众千万,粤曲响遏尘寰。
寄语未来
从业几十年,卜灿荣一直专注于粤剧改革,他的音乐唱腔设计既有粤味又具新意,他对粤剧创作带着包容且多元的眼光,不拘泥于形式,鼓励新生事物的产生。
2015年,广东粤剧院推出新编粤剧《决战天策府》,该剧改编自网络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全程使用MIDI音乐制作,是传统戏曲与网络游戏的跨界合作的首例,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决战天策府》过于注重舞台写实,加之MIDI音乐制作,不使用传统乐队,完全与传统戏曲的路子背道而驰;有人却这正是认为《决战天策府》创举,新颖的题材,华美的舞台,精彩的打斗,吸引了大批新观众走进剧院,不失为该剧成功的一面。 《决战天策府》主要演员还参加了全国首档大型戏曲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令人眼前一亮。
颠覆传统亦或创造“新经典”?对此,卜灿荣有着独到的观点。
卜灿荣认为剧本是打造一部优秀粤剧的基础,《决战天策府》的故事取材经典,其音乐表现形式虽不拘一格,却与网络游戏的背景相吻合,这样一出为年轻人打造的粤剧是值得鼓励的。需知乐器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若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便会步入发展的僵局,成为博物馆的“遗产”,而非舞台上鲜活的艺术。岭南地处东亚大陆边缘,南海之滨,深受海洋文化影响,若放眼历史长河,其发展又是本根文化、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杂糅的历程。粤剧生于南粤大地,继承了岭南文化中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优秀特质,早在20世纪初,就引入小提琴、萨克斯风等西洋乐器,如今随着工艺的进步,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段,这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粤剧未来的走向将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有更多的元素杂糅其中。对于卜灿荣来说,做好音乐唱腔设计,创作更多的广东音乐作品,继续演奏高胡,带好学生便是此刻力所能及之事。回忆童年时光,卜灿荣犹记得父亲一遍遍教他演奏“西宫夜静百花香”,年幼时在心里播下的粤剧种子,经过岁月、经历的浇灌,终于长成了大树。
2017年5月,卜灿荣在加拿大万锦市演出结束后接受市长颁发的纪念状。
注:本文原载于《南国红豆》杂志2017年第5期。
本稿件转载自广东音乐圈公众号,作者为司音,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