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梨园弟子何愁少 东莞校园苗子多

    发布时间:2017-09-21 作者:唐波、王俊伟 来源:金羊网 点击:

           政府部门推行“戏曲进校园”七年,催生一批粤剧童星,传统戏曲在校园复兴 东莞麻涌中心小学的曲艺培训室内,每天下午都热闹非凡,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从天津邀请的京剧老师到位,让形体动作的训练更为丰富。近年来,东莞力推“戏曲进校园”,让传统的粤剧在校园复兴,全市一大半的镇街学校都开设了戏曲班。而更为可喜的是,除了岭南传统的粤剧,包括快板、相声等说唱曲艺亦在校园兴起,但专业教师的紧缺成为推广的最大瓶颈。

            戏曲走进校园 催生粤剧童星

     
    老师纠正学生的动作和眼神 记者 王俊伟 摄
     
            “身子要直,步子要稳,拿出精气神!”在一阵阵锣鼓声的伴奏下,十多名孩子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始练习走圆场。每天下午5时许,麻涌镇中心小学4楼的曲艺培训室内,孩子们正在为今年年底的一台大戏精心排练。麻涌戏曲协会的负责人李会长告诉记者,孩子们所排练的粤剧是新编的《钟馗》,11月将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这部戏曾经登上过美国好莱坞的舞台,得到国外观众的追捧。而主角“钟馗”的表演者正是麻涌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徐正鸿。
           相对于小“钟馗”,东莞道滘镇的小“红娘”成名更早,早在四年前,6岁的水乡娃娃韦嘉宜以一曲粤剧名段《红娘》,唱进了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决赛。她参加国家、省级粤剧曲艺大赛屡次得奖,获得了“金花十佳”“明日之星”等称号。  
           在东莞,粤剧童星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级专业比赛中斩获颇丰:2013年,麻涌小英雄少年粤剧培训中心获第十五届全国教育人才交流活动大赛演唱金奖;2014年,道滘镇选送的少儿粤曲表演唱《穆桂英巡营》获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二等奖;2015年,麻涌小英雄少年粤剧培训中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2016年,万江中心小学的《俏春草斗县官》获得了“全国艺术人才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戏曲类金奖……
           传统粤剧成为东莞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一切无不得益于东莞2010年就开始着力推动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道滘、麻涌、万江、中堂、厚街、虎门、莞城、石龙等13个镇街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记者了解到,东莞的“戏曲进校园”完全是公益性质,由政府出资,联合当地戏剧曲艺协会、粤剧中心等,通过聘请专业老师、宣传戏曲知识、设立培训基地、组织专场表演和比赛等方式,让传统的粤剧在校园复兴。

           南北曲艺共存 丰富文化内涵

           麻涌小英雄少年粤剧培训中心是东莞目前最“犀利”的少年粤剧团,创办人曾镇安谈到刚创办时的境况,最大的感慨便是:招生太难!“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来培训,苗子完全没有选择的空间”。而如今,这一被动局面已经扭转。蒋志雄告诉记者,由于孩子和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他们选苗子都是从学习、德行、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考虑,真正优秀的学生才能进入培训班。
           除了本土的粤剧,来自北方的快板、相声等说唱曲艺也走进了东莞校园,让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蒋志雄来自山西,科班出身的他是东莞第一位具有相声、快板双重身份的曲艺演员,也是一名语言艺术教师。7年前,他就致力于将北方曲艺引入东莞校园。但由于受语言等影响,在以粤语、潮汕方言和客家方言为主要用语的广东,大家对相声、快板等曲艺的认知度并不高。随着相关部门的推动,近三年来,包括相声、小品等曲艺开始走红。
           “目前推广得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莞城区、虎门等地的学校,有的地方特别是新莞人学生多的地方我们还开设有专门的快板班。”蒋志雄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以虎门东方学校为例,他们的快板班已经有了100多名学员。
           家长陆新平也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快板班,他说:“老师会根据现实生活或者热点新闻写脚本,孩子多了一门健康的兴趣爱好的同时,又能与社会接轨。”

           专业老师紧缺成为推广瓶颈

           今年7月最后一个晚上,一场隆重的收徒口盟仪式在东莞宏远酒店举行,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志刚先生首次在东莞收徒,这次一共有三名在东莞成长的年轻相声演员成为他的口盟弟子。“东莞的曲艺苗子非常多,尤其是校园的培养,在珠三角算走在前列。”杨志刚在东莞走了一圈之后,决定从中选三名学生重点培养。在相声界的诸多人士看来,这说明东莞曲艺发展已经得到业界高度认可。
           “东莞的氛围起来了,但专业老师太匮乏。”蒋志雄认为,所谓专业老师,除了德艺双馨之外,还要懂得教学的技巧,将从艺与教学完美结合。目前真正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曲艺工作者屈指可数。
           这样的困境同样在传统的粤剧教学存在,与别的戏种一样,粤剧也讲究“唱念做打”,在唱功上,东莞本土或许不缺乏专业老师,但在别的方面却只能外聘。今年8月,京剧老师余良学就首次南下,他被东莞麻涌中心小学请过来,主要工作就是教授孩子们舞台表演、形体动作等。“我感觉这些孩子的‘做’‘打’基本功很弱,亟待加强”。
           东莞文化馆培训部主任张卫红表示,近年来通过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力推,师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优秀的专业老师一直都紧缺,主要是因为本土的人才太少,所以不得不花大成本外聘。不过,通过加大投入和培养,大投入和培养,大批优秀教学人才正在崛起,以弥补这一不足。




            本稿件转载自金羊网记者唐波、王俊伟摄影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