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潜心耕耘、追梦路上”——记青年舞美设计潘晓平(下篇)

    发布时间:2017-09-21 作者:黄广荣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户部黎公》的舞美设计照(图片由潘晓平提供)
     
           潘晓平自小就听长辈说家乡廉江在雍正二年出了一位名唤黎正的进士,此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先后任福建龙溪县知县、户部主政事、职司山东粮课(兼统天下酒务)、户部员外郎等职,清乾隆二年春,辞官还乡,诰授奉直大夫。不曾想多年之后的2016年,机缘巧合,廉江市粤剧团对他信任有加,把新编粤剧《户部黎公》的舞美设计任务交给了晓平。能有机会为小时候的“偶像”立传,晓平开始心中有点小兴奋,但很快便苦恼了,黎正的名字虽然早已把耳朵磨出茧子,但对其识只停留在小时候的刻板单一认知中,如何真实呈现黎正呢?为此晓平苦思冥想,下了不小功夫,随着对人物的了解加深,晓平惊喜地发现,剧本里面的主人翁黎正腰间总是挂着一个葫芦,里面总是装满酒,但从来都不喝,酒瘾上来时,只是用鼻子闻一闻。这点就激起他的好奇,是什么原因让爱酒之人如此隐忍克制?追寻下去,疑惑解开了,原来黎正一生嗜酒如命!因为酒,曾犯过错;因为酒,曾做过“户部”高官统管全国酒业;因为酒,也曾高居钦差大臣一职,到全国各地查封假酒。而正是在查酒的过程中,引发了他一生最关键的人生转折。剧本的“魂”正是黎正从不离身的“葫芦”,嗯!有了,就把“葫芦”立在舞台中央作为中性景使用,背景可以开合的“大葫芦”,与黎公手中的“小葫芦”和心中的葫芦相互映射,通过光影与位置的变化,通过演员的演绎,营造属于主人公特有的戏剧氛围,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舞台前端,用PVC胶做了传统且复古“户部黎公”字样直竖在舞台前端,用了一种象征黎公的性格的竹子在字后面支撑着,给观众很直观的具象。此剧在湛江地区巡演,受到当地戏迷的追棒,也曾两度进穗,为羊城观众献上丰富的文化大餐,今年更晋京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会演”,北京专家及观众对《户》剧本、演员和舞美设计评价很高,可以说盛誉京华。
     

    《搜书院》剧照(图片由潘晓平提供

           红腔入室弟子苏春梅选用新版粤剧《搜书院》竞逐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到领导们的高度信任,舞美设计的任务交给了晓平。珠玉在前,压力山大,如何在前辈的基础上设计出既尊重原版的传统又能创新,符合剧情需要,又有新意和个性的舞美设计呢?为此,晓平专程到《搜书院》剧中事发点海南岛的琼台书院釆风,当他在书院面对谢宝老师的雕塑沉思良久,突然有了设想!剧中的丫环翠莲为了不再受压迫,愤然逃离镇台府;谢宝老师也在当时黑暗封建社会统治下,机智勇敢地与镇台对抗,来一场精彩的“搜”书院,这两者都是黑暗中弱与强的较量?好,就用黑色为基调做布景,硬景相对比软景立体有张力,把黑绒贴在硬板上能体现舞美个性,同时也让人看后不会因为布景的彰显而夺演员的戏份。书院内有一幅版画,内容是《搜书院》每场的场景,晓平借鉴此画,在舞台上、下场口分别设计了两块宽4米,高7米的活动挡板,挡板绘制了每场相关画面,根据每场不同的需要,用灯光点缀画面的线条内容,在演区又加以不同颜色的点缀陪衬。这设计得到导演和有关领导的认同和采纳,更得到中国剧协领导的肯定,总体舞美设计有助于苏春梅“摘梅”的一臂之力。
     

    《搜书院》剧照(图片由潘晓平提供
     
           晓平一直都非常重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经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培训工作小组审议,他被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山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举办的"2017CISD全国高级舞美人才"暨"CISD高研班四期"录取,进行为期十二天全日制学习;接着又参加了由文化部人事司委托、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共同承办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戏曲舞台美术高级研修班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两次的培训学习,晓平认真聆听每位专家的讲座,不仅认识了大批顶尖的业内专家、教授,同时也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的深厚友谊,受益匪浅。
     
    潘晓平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图片由潘晓平提供)

           怀揣着“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提高舞美专业修养”的理想,晓平无论在设计理念上还是绘景制作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他一直追求由实化虚、由虚生情、虚实相生、激情联发、扩展意境、静中有动、多元化、多样化、多创意的舞台效果。除粤剧外,还涉足京剧、豫剧、赣剧、安徽淮北梆子等多种地方戏曲、儿童剧及数十台晚会类的舞美制作和设计。我们深信,潜心耕耘、勇于探索的晓平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