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罗家英:要把粤剧例戏的传统继承下去

    发布时间:2017-07-28 作者:陈健光 梁转仪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近日,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的"中国戏曲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日前,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讲座,主题为《从例戏看粤剧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韵味岭南》节目的主持人陈健光(DJ肥光)也前往参加,下面我们通过图文来分享一下当日讲座的亮点。
     

     
            本次讲座以香港回归期间上演的传统例戏《观音得道》、《香花山大贺寿》为例,阐述了例戏的意义、例戏对粤剧的发展影响。
     
     
    当晚的三位主讲人——罗家英(中)、龙贯天(右)、谢晓莹(左)
     

    虽然是晚上的讲座,但相当受香港观众的欢迎,全场满座。
     
            香港八和会馆 《香花山大贺寿》 经典粤剧庆回归

            香港八和会馆倾全力集全行精英,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剧本及录像资料为蓝本,重现半个世纪前在九龙城沙浦道戏棚一气呵成上演经典剧目,以几出粤剧经典为特区庆祝生日。
            接连演出三出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加官》、《天姬送子》,例戏历史悠久,当中所包涵的曲词、唱腔、表演功架均是粤剧的最早演出形式。这次演出不单云集本地的精英演员,包括香港演艺学院的师生,更邀请到广东及澳门的嘉宾同行,阵容盛极一时,老中青演员合力重现经典演出,让文化瑰宝得以承传。
     
            “
    韵味岭南专访罗家英老师——就《香花山大贺寿》复演一事谈粤韵传承
     

            罗家英:其实1966年的《香花山大贺寿》我没有参演,不过我看过它做成的VCD,现在我们复排的依据也是这个VCD。当年表演“插花”(将杂技、武术动作融入这部戏的花絮)到现在,已经停了半个多世纪,让“插花”重现舞台是我最大的心愿。
            这次佛山的《香花山大贺寿》和我们的大同小异,处理方法也差不多,他们的《插花》也很精彩,各有各的有优点,也有不足,希望将来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香港《香花山大贺寿》剧照-这项「插花」环节是久未搬演的环节,对上一次演出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光诞演出。
            
    香港《香花山大贺寿》剧照-古老相传的「插花」共有四十一款招式,由于时间所限今次只能尽量搬演精彩的招式
     
            罗家英:今年我们请广东粤剧院的青年演员来到现场表演,这次合作很愉快!真正是三港两地互相合作,很令人感动!当然邀请广东粤剧院的龙虎武师加盟也是鼓励与促进香港的武师团重拾当年风采!
     
            罗家英:例戏是在酬神时演出的。正式的例戏不多,比如《玉皇登殿》、《六国大封相》、《像花山大贺寿》、《天官贺寿》、《天妃送子》等。一般的例戏是没有情节没有故事的,是为了神诞、为了祝寿而演出,群众则进行检阅式的观赏。
           有人说酬神演例戏是迷信,我说不迷信就没有例戏,没有例戏就没有戏班。在香港,如果我们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例戏这种传统了。到今天,当人们认为宗教是教人劝善、教化、自律,警醒人心的时候,人们就会接受它,撇开政治思想,我觉得如今中国人有点信仰是好事,可以把例戏这种优良传统继承下去。
     
     香港《香花山大贺寿》剧照
      
            罗家英:对青少年儿童的粤剧推广活动全靠八和会馆的引导式推广,也依靠演员自身的推动。粤剧进校园活动我们已经举行了好几年,我曾去过圣心书院教导学生表演粤剧,也在艺术中心开办辅导班。我觉得每一个香港演员都是自发性地推广粤剧,这样才有香港的今天。
            想让戏剧吸引人,需要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能让粤剧传承,粤剧发展,都是好方法。
     
          (
    本新闻消息中的观点,仅是受访嘉宾的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特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