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人才济济,传承有道——香港八和会馆经典粤剧庆回归(上)

    发布时间:2017-07-06 作者:黄靖玲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2017年6月30日、7月1、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由康文署文化节目组主办的香港八和会馆经典粤剧庆回归;接连演出三出例戏:《香花山大贺寿》、《加官》、《天姬送子》。香港八和会馆倾全力集全行精英,以几出经典粤剧为特区庆祝生日。
     
    大合影,图片来自春晖集——阮兆辉艺术舞台网页。

           按粤剧的传统,在特定的节庆场合,戏班必定搬演特定的剧目,作为正场演出前的“开场戏”,这些特定的剧目统称为“例戏”,基本上都是有驱邪纳吉意味及展示戏班阵容的戏码,也可称为“仪式戏”。 其中例戏《香花山大贺寿》专为戏神诞辰而演,包括庆祝田窦二师诞辰及华光师傅诞辰等。
           其故事源于明代观音传奇剧《香山记》, 观音戏曲的故事主要为两部份,即《观音得道》与《观音诞辰》两大环节。《香花山大贺寿》属于提纲戏,原本共演出五小时,是典型的吉庆剧。《观音得道》以民间流行的观音传说为基础,搬演妙庄王之女妙善修成正果,得道为观音的故事。
           故事中观音重情重义,孝道以及导人向善的襟怀为人景仰,是个精神象征。剧中妙善公主通过铁柱成针、竹篮担水、修心三年考验,投舍身崖,永脱凡胎,登临莲界。前半部由观音出世至得道,下半部是群仙向观音贺寿,全国其他剧种均无此情节。 《香花山大贺寿》为传统吉祥例戏,此剧演出阵容及场面庞大,描述众仙向观音贺寿,当中所包涵的曲词、唱腔、表演功架均是粤剧的最早演出形式。其特色除了以官话(中州话)演唱以外,当中有不少古老表演程序(古老排场),例如“仙女字舞”、“降龙架”、“伏虎架”、“韦驮架”等。在传统功架的表演外,更有一些神仙幻化的特别情节,如“爆桃”、“洒金钱”等。剧中“插花”场口更是演出的亮点,超过三十多位武行演员,齐心协力重现“插花”的多款样式,殊为珍贵。
           排场是粤剧的构成部分,不同的排场可运用于粤剧的不同情节中,演员也可以根据剧本的要求,套用不同的排场。幸庆香港粤剧保留了这些瑰宝,这也是香港粤剧非常珍贵而独有的文化遗产。这次演出不单云集香港本地的精英演员,包括香港演艺学院的师生,更邀请到广东及澳门的嘉宾同行,阵容盛极一时,老中青演员合力重现经典演出,让文化瑰宝得以承传。
           《香花山大贺寿》主要演“观音诞辰”、“观音十八变”和“洒金钱”,贺寿来宾有八仙、八仙女、四海龙王、三圣母、水族、花果山猴王孙悟空及猴子、善才童子、龙女、 大头佛、降龙、伏虎、韦陀、招财童子、进宝童子、刘海、桃心等。

     
    八仙贺寿,图片由徐娇玲女士提供。

           由香港八和会馆及广东粤剧院三十一位位龙虎武师合演“砌大山”、“白鹤穿云”、“倒大树”、 “舞人龙” 、“转花蓝”、 “飞越悬崖”、 “ 翻江倒海”、 “ 燕子三抄水”、“潮江望海”、“ 抛柴” 、“撞钟”、“ 白浪滔天”、“凌空偷桃”以及“虎跃龙腾”等南派武术技艺,拍烂手掌满堂采。
     
    龙虎武师,照片来自于广东粤剧院。
     
           除了三十一位龙虎武师表演绝技,还有三十二位仙女排花。“观音诞辰”当中,由仙女表演“摆花”的舞蹈,众花旦每人手持两个花瓶,在台上走俏步,穿三角,双龙出海,在悠扬音乐 下先后砌出“天下太平”四个字体,寓意吉祥盛世。

     

    32仙女,图片由徐娇玲女士提供。

           另一亮点是剧中“碧天贺寿”的三首唱腔牌子: “九转”“梁洲序”、及“三春锦”。除此,曹宝洒金钱和观音徇众要求做出八种变身,最后由传说中的钱仙刘海向台上、台下洒金钱,更掀起全场高潮。
     
    剧照,尹飞燕饰演观音,尤声普饰演曹宝,图片来自燕韵新资尹飞燕网页。

           《天姬送子》六仙姬表演“反宫装”,逐一在瞬间幻变新装,俨如魔法表演,让人目不暇给。诀窍就是在演员身上所穿的特制戏装:底面分别用两种颜色和料子制成,只要将两袖及衣身前幅扬起,翻至背后,即幻变出另一种色彩和样式,演员借助反宫装表现天姬瞬间变身的法力。(本段来源于林万仪的《丁酉年岭南大学艺术节开台例戏》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