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搜书院》荣登竞梅舞台,大展粤韵风采

    发布时间:2017-05-11 作者:李满、马媖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5月9日晚,马、红流派经典剧目《搜书院》在友谊剧院精彩亮相,竞逐第28届戏剧梅花奖,所有慕名而来的戏迷们都为之振奋。

            南国红豆,粤韵飘香

     

    照片来源于广州粤剧院
     
           《搜书院》取材于海南民间故事,由杨子静、莫汝城以及林仙根根据琼剧改编而成,是红线女回国之后认真排练的第一个戏,她集中了以往对于艺术真善美的全部感情投入之中。
           为演好翠莲女扮男装这场戏,红线女专门在上海向戏曲名家俞振飞学习小生的表演,“把小生的技巧融入到表现翠莲的性格和内心活动的表演之中”。在唱腔方面,红线女充分发挥独树一帜的“红腔”艺术魅力,而且是“经过无数次设想与实践反复推敲才决定这样来演绎”。
           1956年红线女随团晋京演出,引起了文艺界的轰动。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在全国戏曲座谈会上赞誉粤剧为“南国红豆”,梅兰芳等多位首都文艺界知名人士先后发表评论赞扬该剧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搜书院》被誉为“粤剧改革的里程碑”。
           1956年7月,《搜书院》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深受观众喜爱。此后,《搜书院》逐渐成为马、红流派的保留剧目,马师曾的“步月抒怀”,红线女的“初遇诉情”、“柴房自叹”也成为经典唱段,广为传唱。

           珠联璧合,重排经典

     

    照片来源于广州粤剧院
     
           该剧立项以来,受到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高度重视,1月13日原副巡视员徐彬亲自率队赴江西南昌,与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面谈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申梅剧目《搜书院》的有关工作事宜,重点研究剧本的修改,同时拟定了主创构想等有关问题,而后由红线女艺术中心编剧李满、练行村进行整理改编,几经周折,终成定稿。
           童薇薇导演别出心裁,结合苏春梅自身的优势,在原版《搜书院》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翠莲的人物性格、行当、表演等都有所变化,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迎难而上、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翠莲呈现在大众眼前。此外,剧中借鉴了川剧的踢袍、甩袍、水袖,以求更美的视觉效果;巧妙计“搜”的剧情,增强喜剧效果……诸多看点吸人眼球。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导,广州粤剧院、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制作, 3月份投入紧张的排练。4月10日,东莞影视院首映。4月30日-5月2日,在江南大戏院接连演出,观众反响热烈。5月9日荣登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舞台,大获好评。

           红派艺术,薪火传承

     

    照片来源于广州粤剧院
     
           2017年5月9日晚,《搜书院》在友谊剧院盛大开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巡视员刘宛子等领导嘉宾及众多专家均出席观看。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现场掌声此起彼伏。据了解,有不少老戏迷专程从香港、澳门甚至国外赶来观看演出,他们表示“不愿错过这一部经典之作,排除万难也一定要来”;此外,还收获了一票90后、00后的新粉丝,他们很喜欢《搜书院》的故事题材,也深深为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所折服。
           新版《搜书院》,由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领衔主演、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和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倾情献演,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和观众的审美需求突破创新,体现了戏曲的合理性、完整性以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红线女老师经常说艺术创作就是要“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出来的东西,一方面要合乎对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合乎音乐的规律,使人听起来和谐悦耳、产生快感美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搜书院》从1955年一直到现在,不断创新,历演不衰,而且正不断由后辈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