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古镜重磨依旧新

    发布时间:2017-05-03 作者:曾志灼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春来且喜花如锦,古镜重磨依旧新。自去年以来,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按照国家非遗机构的部署,大力推进粤剧保护与传承工作,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分别与广州粤剧院、广东省粤剧院合作,经过舞台实践的检验,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我有幸观看了复排剧目的演出并了解到相关的情况,在这里谈几点个人意见。

           文脉传承 古韵留芳

            粤剧《虎将马超》由省粤剧院排演后分别在省粤剧演艺中心和香港新光戏院成功上演,羊城晚报评论“粤剧《虎将马超》复排演出技惊四座”,同样4月17日在香港的演出,香港观众发出“邂逅了一部久违的粤剧好戏”的感叹;为进一步提高演出水平,文研院和粤剧院联合举办了“四世同堂”的剧目研讨会,表示“传统剧目依然光彩照人”,经过两轮的“试水”之后,5月中旬该剧正式售票再演于省粤剧演艺中心。

     

    审死官》剧照
     
           粤剧《审死官》在去年由文研院从古本粤剧发掘出来,由市粤剧院在去年12月22日复排演出,23日羊城晚报发出评论“八十年前的老粤剧《审死官》重现羊城”无不彰显粤剧经典的魅力;该剧在今年3月28日再演于澳门,4月20、21日在广州南方剧院又演出两场,迷倒了一大批粤剧观众;广州日报发出评论“欧凯明学马但不是马”,赞扬他塑造的“宋世杰”的人物形象饱满立体,有观众表示:“这部80年前的作品与目前火爆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同样精彩”。中国粤剧网发表评论《向传统经典致敬——文研院与广州粤剧院精诚合作,成功还原马派经典名剧《审死官》》。
           笔者曾在4月10日晚上在省粤剧艺术中心观看《虎将马超》,粗略数了一下,观众为精彩表演而鼓掌达二三十次之多;4月20日晚上观看《审死官》的演出,除了剧情吸引人之外,马派、红腔艺术在该戏尽情发挥,有如明珠般熠熠生辉,令观众连连叫好,并在演出结束时久久不愿离去。这证明了经典作品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无光,相反它如陈年老酒一样浓郁芬芳,也证明了戏曲舞台艺术中演员魅力的所在:《审死官》中欧凯明饰演的“宋世杰”、苏春梅饰演的“宋唐氏”、《虎将马超》中黄春强饰演的“马超”,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
           记忆中,曾几何时,外地某剧种集中几大剧团数百号演员排演古装戏,企图用人海战术来代替传统歌舞,又以运用大型晚会的声光电,所谓强化视觉冲击力,还以十二大卡车装载、堆砌如山的实景来吸引观众,舞台队需要用五天五夜才能完成装台,结果观众没看到戏,只看到频频更换的景片,强烈的灯光效果差点没把观众弄得晕眩过去。
           戏曲舞台追求传神写意,用简练的笔墨传递精神,追求虚静、空灵、深邃、写意,戏曲舞台上有桨而无船,有鞭而无马,寥寥数人代表千军万马,翻山涉水、闻花赏月、骑马乘船等全靠演员的表演来完成,其艺术手法以虚拟实,以假当真,以少胜多,以简代繁,所以,浩大的阵容代替不了演员个人的四功五法,过多的堆砌实景只会妨碍演员的表演,破坏了戏曲的审美。
           留意到《虎将马超》和《审死官》的演出,大家会发现,舞台都很简洁,称不上华美;音乐是用本团音乐伴奏,没有大型交响乐,舞蹈场面不过三五人而已,这样一来,传统粤剧具有那种古朴苍劲、清新刚健之美则尽显无遗。作品中表现的家国情怀、忠肝义胆,侠义心肠,扶危助弱等中华传统道德思想非常自然地渗透到情节与人物、唱词与口白、音乐与锣鼓之中,没有丝毫牵强附会,让人看得舒服、舒心、舒畅。

           采撷红豆 奉献精诚


           为《虎将马超》的题材发掘,文研院与省粤剧院召开过该剧目的研讨会议,深入研究。《虎将马超》的复排,引发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有粤剧老艺术家、老领导、高校教授、粤剧青年演职员、粤剧保护中心人员、新闻媒体记者、戏迷观众,大家一起来关注这部戏,这是非常难得的。
     

    《虎将马超》的复排研讨会
     
           推出这部作品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马超是三国时期五虎将之一,此人英勇善战,爱国爱民,可谓深入人心,脍炙人口。在粤剧传统戏中有马超的故事题材,除了用来表现粤剧剧目常有表现的家国情怀,它还是文武生的看家戏,多用来展示粤剧南派的艺术,除了粤剧的排场程式之外,扮演马超的演员要功底十足方能胜任角色,他在戏中作足蹬高靴、大靠背旗的打扮,表演的“朝天蹬”、“大翻滚”、“枪剑舞”、“耍水发”、“旋转开一字”等技艺,素来为观众所喝彩。粤剧名伶靓少佳、何家耀、彭枳权等人均扮演过马超。导演梁建忠表示:“《虎将马超》的复排,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粤剧南派技艺的展示以及粤剧锣鼓的运用,力求将原汁原味的粤剧南派绝技和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呈现给观众。”
           《虎将马超》在4月10日的首演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作品大气磅礴,演出一气呵成,其中“战冀州”、“战潼关”等场次戏剧高潮迭起,主演马超的青年演员黄春强(兼副导演)形象佳,唱功好,武功了得。4月20日在省粤剧院召开观后座谈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其中文研院副院长陆键东表示,整台戏干净利索,演员朝气蓬勃,场口简洁,该作品体现了文研院与粤剧院的品位与气韵的共同追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关国华对黄春强的表演十分赞许,认为他扮相洒脱,人靓声甜,连唱带舞的动作连贯,是新一代粤剧文武生的好苗子,省粤剧院应加大力度培养好他。他还提出曹操这个人物的定位意见,认为曹操是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周总理曾提出以《文姬归汉》为其翻案,而该剧对他的定位自始至终为“奸相”,能否让曹操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而不是单一的类型化,有待商榷。彭枳权认为,黄春强演出《虎将马超》在香港大受欢迎,一鸣惊人,尤其令观众觉得多场次的武打不为厌恶反而越看越过瘾,这是值得去研究的。扮演曹操的演员要注意运用眼神塑造人物。另外他认为锣鼓有些重复且音量过大,有嘈杂感,配合人物上下场的心情还可以处理得细腻一些。粤剧通台老倌何笃忠认为,《虎将马超》的复排引起粤剧界的“震动”,上至九十岁的老艺术家,下至二十多岁的粤剧新手,可谓“四世同堂”来为该戏出谋划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他同时指出,北方剧种技艺和粤剧南派技艺在该戏的比重问题,应以传承粤剧特有的南派技艺为主。省粤剧院长丁凡、文研院学者钟哲平、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小神鹰、刘美卿、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董上德等还为《虎将马超》的策划、剧本、导演、表演、服装、化妆、舞美等方面纷纷献言,提出宝贵意见。
           文研院珍藏的古本粤剧有两千多部,可见其家底之丰厚。粤剧《审死官》从古本挑选出来,在立项之际,文研院邀请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宋俊华、董上德、原市文联副主席孔庆炎、著名粤剧演员叶兆柏、著名粤剧导演梁建忠、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晋琼、著名粤剧编剧肖柱荣、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何笃忠,联合主办单位文研院副院长陆键东、副院长梁郁南、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广州粤剧院艺术总监欧凯明、著名演员苏春梅等参加研讨会。整理改编者何笃忠把关于《审死官》的几个不同版本与专家们逐一研究、细节推敲论证,并征求大家的意见,务求择优选录。众所周知,时下大家都比较忙,能够为复排一部传统剧目而坐下来研究,反复论证,是很不容易的,事实证明,大家对这件事情是十分重视。
     

    粤剧《审死官》研讨会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网络上盛传一个段子,说刘邦用张良、韩信、萧何才可称王;刘备用孔明、关羽、张飞、赵云,得以三足鼎立天下。用现在说法就是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依靠丰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引起各级单位的重视,大家携手合力,才能完成传承的重任。目前,从研究发掘到舞台展现,两个传统剧目的复排成功,开启了研究单位和演出单位的精诚合作之旅。

           淮南为橘 淮北为枳

     
           粤剧《审死官》取材于京剧《四进士》,京剧《四进士》一名为《节义廉明》,出自鼓词《紫金镯》。周信芳、马连良均以此剧享名,川剧、汉剧、徽剧、晋剧皆有此剧目。马师曾、红线女于1948年拍摄黑白影片《审死官》。1956年周信芳拍摄彩色电影《宋士杰》。1992年香港电影明星周星驰拍过《审死官》电影。何笃忠参考多个版本拍成电视粤剧和改编成为舞台台本,可以说,该题材无论在舞台与银幕都享誉盛名。
           粤剧就像南方的大榕树,吸纳土壤、空气、阳光,所以才枝繁叶茂,根基扎实。粤剧素来兼容并蓄,外来音乐、西方乐器、还有电影情节等为粤剧所用。马师曾看中了《四进士》这个题材,有心把它从北方移植到岭南,有句话叫,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北则为枳。就是说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京剧《四进士》全本的演出分二十四场,其中主人公宋士杰(粤剧名为宋世杰),是在中场第十二场的时候才出现的,前面的篇幅用在写四进士和杨素贞(粤剧名为杨秀珍)的故事上去,根据文研院珍藏的马师曾在1957年改编的粤剧本,马师曾开场前用广东特有的本地说唱龙舟鼓唱龙舟的形式,把杨秀珍被诬毒杀亲夫的经历,就是《四进士》前面十二场戏的内容,简单明了地介绍给观众,然后马上进入主人公宋世杰的戏中来。第一场开场就是宋唐氏带着手抱其子的杨秀珍而上,然后说服丈夫宋世杰出手相帮杨秀珍,为其写状词。再者,京剧《四进士》在第十二场写宋士杰路遇官差追杀杨素贞,于是出手相助,妻子万氏(粤剧名为宋唐氏)开始不肯,宋士杰便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来劝服妻子跟自己一起解救落难的杨素贞。粤剧版的《审死官》却恰恰相反,是宋唐氏劝服丈夫宋世杰出手帮助杨秀珍。这样一来,既可把宋世杰之前在衙门当过刑房书吏,为积德而辞退衙门职务的经历带出来,同时通过帮助杨秀珍这一细节,勾勒出外表泼辣,内心善良的杨秀珍和看不惯官场恶习仍怀有一股热血心肠的宋世杰的形象,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和小武,中年则以丑生为主,他善于吸收文明戏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大胆改革创新的尝试,独创粤剧的“乞儿腔”,人称“马腔”。“马腔”是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用来表现市井草根阶层,是最适合不过了。马师曾在演唱时,又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唱词,让人觉得生动活泼、灵活机趣,可以说,马师曾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对于如何演绎《审死官》中宋世杰这个角色,马师曾撰写文章《以诙谐中而富有正义感的角式来演宋士杰的我见》,下面摘录一段:
           
    审死官一剧原是京剧中之四进士,剧中人之宋士杰,京剧由须生扮演,我则以丑生演之。第一点原因,角式之中加上些诙谐更加可以表达出宋士杰的豪放和可爱。例如古来名士如祢衡其人,其在击鼓骂曹的时候,居然亦于众目睽睽之前,其从论曹操部下各将之时均尽其滑稽之能事。何等可爱呢。所以我感觉得演宋士杰的角式于表达宋士杰侠义可风之中夹以滑稽诙谐尤觉淋漓尽致。在可敬之中而又可爱,当然如果以诙谐滑稽来表演宋士杰,这一个人物于其言语举动和造型当中,必不能以京剧须生演之端端正正、规行矩步了。但是我以为仍无伤害于宋士杰的仗义心肠吧。

           综上所述,以广东特有说唱的形式介绍复杂的剧情,剧本结构和细节为主人公的确立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还有由须生到丑生的行当风格不同的处理,这里证明了马师曾在整理改编京剧《四进士》的时候,认真地考虑过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粤剧的特点。当地观众素来以生旦戏为主的审美习惯,所以粤剧本是从《四进士》中间宋世杰出现时写起的,后面超过一半是创造性的开掘;二是马派的特点。如何发挥所长,以诙谐滑稽的丑生行当来处理角色,把一部正剧变成喜剧。如“告状”一场设计宋世杰和知府顾读之间针锋相对而充满机趣的对白;又如“会审”一场宋世杰斗赢四进士,为杨秀珍翻案,从而成为“审死官”,与京剧版本的写法和风格迥异。三是整理改编,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亦步亦趋,鹦鹉学舌。我们可以通过《审死官》的改编,看到艺术前辈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继承传统,而不是硬搬生套,囫囵吞枣,一成不变,死板僵化。
           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下,何笃忠因循粤剧的创造精神,拿2016年复排版与1996年改编本比较,何笃忠在自己的改编本上都做出修改,比方说拿掉1996年改编本第一场“亭遇”写杨秀珍和杨春的戏,一开场就是写状,这是马师曾改编本的写法,通过否定之否定,何笃忠更加肯定马师曾的结构形式:去枝蔓、立主脑、减头绪。他把留下来的空间作发挥马派、红腔的特色之用。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吸收马派、红腔的经典名剧如《搜书院》、《关汉卿》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板腔曲牌巧妙地挪移到《审死官》上来,如《写状》一场宋世杰唱“雨打芭蕉”填词“当初我一支秃笔写状词……”;又如《同仇》一场宋唐氏唱“南音”“忍见你皮开肉绽,为妻痛在心间……”以音乐形象塑造人物,从优美动听的唱腔中让观众感受马派、红腔唱腔的魅力,为观众津津乐道。何笃忠还按照马师曾的思路,把戏剧矛盾集中在宋世杰和宋唐氏这对生旦的角色身上,让主演身上很有“戏”。前面谈过宋世杰,这里谈谈宋唐氏,2016年复排版用“劝夫写状”、“取证释疑”、“怜夫屈打”、“会审助夫”等几段“戏肉”来塑造宋唐氏这个人物,加之主演苏春梅用心去演绎角色,苏春梅是红线女的学生,曾获红老师多次口传心授的机会,深得红腔的真传。她的音质亮丽圆润,富有张力弹性,听她秀丽多变的唱腔如闻春莺鸣叫,如见鲜花铺地,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所以宋春梅塑造的宋唐氏与欧凯明塑造的宋世杰是交相辉映,所以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总之,从舞台效果来看,2016年复排版,大量地保留了马派、红腔的艺术特点,焕发了粤剧流派的光彩。
           回顾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人才辈出,出现薛、马、白、廖、桂人称粤剧五大流派,后面还有红腔、芳腔、风腔、凡腔等,说明粤剧是有师可承的,这些传统艺术的精华,它是历经无数艺术家反复琢磨,提炼加工而成,它是岭南文化的瑰宝。通过传统剧目《虎将马超》和《审死官》的复排,向传统戏曲艺术寻源问道,这是对传统艺术和戏曲前辈的一次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