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曾小敏:管理者、演员一肩挑,开拓粤剧年轻人市场

    发布时间:2017-03-09 作者:甘韵仪 来源:羊城派 点击:

            2017年开春之际,广东粤剧演员曾小敏登上《中国戏剧》本年首期封面,这是一本在中国戏剧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杂志,能登上封面,着实不易。
            封面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3月7日上午,在广东粤剧院办公区四楼,羊城派记者见到了曾小敏,桔普茶一杯续一杯,往事一段接一段,就这样聊了起来。
     

    曾小敏
     

           采访之前,对她谦虚的为人早有耳闻,聊起来才更觉真切得,眼前这位拥有国家一级演员身份以及“广东粤剧界的骄傲”等美誉的粤剧演员,人淡如菊、待人诚恳,只管把心里想的事一一道来,不渲染,也不掩饰。

           曾经磕磕碰碰各种不适应
           
           1997年,曾小敏进入广东粤剧团,至今已有二十年。

           如果要给自己这二十年划分阶段,该怎么分?面对这个问题,曾小敏想了好一会儿。终于,她算是理顺了一点头绪:2005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进入剧团不久的她,磕磕碰碰,各种不适应,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和方向。
           第一次登台演出,曾小敏并没有打响头炮,反而失手了。“毕业时我已经有很好的武打戏基础,而且声音和扮相都很好,于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后来终于领悟,戏曲演员与其他艺术门类不一样,需要依靠舞台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绝不容许有半点侥幸。”
           可以说,2005年之前,曾小敏一条心都在练功上,为舞台做准备。
          “我对自己要求,首先要学好基本功。然后就是多看戏,在剧团看前辈演戏,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都会有一个判断,这给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很多养分,接着是实践,‘练好功夫等运到’这句话说得很对。”曾小敏说。
           当时曾小敏除了与一众名演员同台演出,也已有自己的主演剧目,对于一个年轻戏曲演员来说,这很不容易,这些剧目以她见长的文武戏为主。
          也是2005年,迎来了一个新变化。当时广东粤剧院青年团成立,曾小敏演员与管理双肩挑,她深深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第一年春班,很艰苦,她顾不上演员清高要面子,下到乡镇去,推剧团,要演出,一步一步蹒跚前行。
     


     

           或许,对她“内柔外刚”的形容正是来自这一段经历。青年团十年里,曾小敏拿下三届广东省艺术节一等奖,演绎大赛金奖、银奖演员全省最多,并创下了一年110场戏的记录,一大批粤剧中坚分子从这里成长,包括她自己。
           如今登上《中国戏曲》封面,她只说:“我觉得这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粤剧的平台。” 

           如今在舞台上绽放的感觉甚好

           粤剧、舞台、表演,对她来说,到底是什么?
           五六岁时,妈妈第一次带曾小敏去看戏,“台上演员穿的衣服闪闪发光,好漂亮!”这是她对粤剧的最初印象,那一天,她还潜入后台“偷窥”,“头套、头饰、服装等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有一种神圣和神秘的感觉。”
           之后,父母带她去考广东粤剧学校。“我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基础。当时广东粤剧院招生很严格,听说从2000人中选取50人。老师看中了我的精气神,觉得我是一个很灵气的姑娘。”眼前的她,确实精神饱满,却又不张扬。
           在很多人眼中,学艺很辛苦。她说,就差能否坚持多一点点,咬咬牙过了这一关,就能找到成就感,成为不断努力的动力。学生年代,别人午睡、去逛街了,粤剧学校的排练场里,总有她练习的身影。
           本期《中国戏剧》,收录了曾小敏的一篇文章,里面写着:这里掠过的一切,都是神明般一种存在,这里来往的身影,每给人艳羡、仰视的冲动。这是一片圣地,更是一片朝圣者狂热耕耘的热土。尽管往来者大多是匆匆的过客,却依然不缺匆匆中的永恒。这神奇的方寸之地,叫“舞台”。
           在舞台上,她把人生的积累投射到戏曲中,也在戏曲中反思人生。“有了人生积累后,在舞台上绽放,这种感觉是最好的。”
           “这几年我很少因为生活中的人和事流泪,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过理智冷静。但是,我在舞台上哭的次数却越来越多,常常在演出中感动落泪。就好像之前为《白蛇传·情》走位排练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又完全沉浸在白素贞的境遇里,泪流不止。”
           这种反差,也恰好说明,舞台是她的爆发点。
     


     

           作为艺术家和演员,本可以张扬得更理直气壮。但她没有。“很多人觉得我谦虚。可是我实实在在觉得自己不算什么,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机会和历练,如果别人有我这样的机会和历练,可能会比我更出色。所以我不会将自己抬得很高,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未来想要打造地方戏展演平台

           作为剧团骨干演员,又是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她肩负着更多使命。新的阶段,该怎么出发?
          “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是广州市内最好的戏曲剧场,舞台设备齐全,观感也很好,有这么好的剧场,我希望可以把这个剧场打造成为长江以南地方戏的展演平台,让优秀的剧团都来这里交流展演,”说起这话的时候,她双目更加活灵活现,语气里都能感觉到她的期盼与激动。
           如今,要延续广东粤剧院的品牌,还需要推优秀的演员和作品。“粤剧院的口碑是前辈留下来的财富,创作力量和品牌不能丢,还要在整个行业中起示范作用,开拓年轻一辈市场,出人出戏出精品。”
          《白蛇传·情》就是曾小敏根据传统粤剧《白蛇传》创新的作品。“创新很难,《白蛇传·情》在排练时就很纠结,因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程式,与导演之间也有很多碰撞。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才让这个戏向前走了一步。我们不是抛弃了传统,而是提纯精炼,用清新、唯美的方式演绎出来,更注重内心的体验,这正是年轻一辈追崇的,收到的效果也很好。”曾小敏说。
     


     

           将心思放在剧院的发展,并不代表她要退居二线。
           “今天能走上管理岗位,是因为我的专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基础,我不能放弃,在我们青年一辈当中,要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曾小敏说,平时不论多晚回家,她都会练功,时刻保持着这种状态。
           她说她最崇拜的粤剧演员是红线女,对艺术的执着,对行业不遗余力的推动,都让她敬佩,她也以此来勉励自己。

     

           
           本稿转载自羊城派,由记者甘韵仪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