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发烧友】耄耋之年每天伏案10小时 44年记录粤剧曲谱千余首

    发布时间:2016-09-20 作者:文秋华 张锋锋 来源:湛江晚报 点击:

           廉江市安铺镇的81岁老人陆荣富是一位曲艺发烧友,他爱听粤剧,兴致来了会唱一段,但他更大的兴趣在于记录粤剧曲谱。从1972年开始记录第一首粤剧曲谱至今,44年间他已经记录了1460多首粤剧曲谱,67本手抄曲谱共计9000多页。厚厚一摞粤剧曲谱,是难得的粤剧曲艺资料,也记录了陆荣富对粤剧的痴迷与热爱。日前,记者来到安铺,倾听了这位耄耋老人的粤剧情缘。

    陆荣富展示多年收藏的粤剧音像制品

    少年生活多灾多难  粤剧成了精神慰藉

           随着年岁的增长,陆荣富的听力下降很快,与人交流很吃力,但得知记者来采访,他高兴地搬出了自己的“宝贝”——一大摞手抄的粤剧曲谱,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他与粤剧的情缘。

           陆荣富1935年出生在香港,母亲是廉江安铺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香港,粤剧艺术蓬勃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粤剧名家,如薛觉先、关德兴、马师曾等,对促进粤剧的创新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香港呈现粤剧繁荣的景象。耳濡目染之下,在香港度过童年的陆荣富也对粤剧情有独钟。

           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陆荣富的母亲用扁担和箩筐挑着他和弟弟妹妹一路逃难,回到了家乡廉江安铺。当时炮火纷飞,缺衣少食,疾病肆虐,还未回到安铺,陆荣富的弟妹均已夭折,在母亲的呵护和家乡亲友的关爱下,陆荣富度过了多难的童年和少年。在物质贫瘠的年代,粤剧成了陆荣富的精神慰藉,他常常哼唱粤剧,以驱赶生活的苦涩。




    陆荣富伏案记谱

    为了把粤剧留下来  一边听曲一边记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陆荣富在机缘巧合下收集到了很多粤剧唱片和一台手摇留声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陆荣富无法抵挡粤剧的诱惑,常常偷偷放唱片独自欣赏。但他又担心会被别人发现,心爱的唱片被没收,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韵味悠长的粤剧长久地留在身边呢?陆荣富萌生了听曲记谱的念头,就这样开始了长达44年的记谱工作。

           记谱需要有很强的乐感和记忆力,也许是出于天赋,也许是常年听曲练就了“金耳朵”,陆荣富在夜深人静时,用留声机播放唱片,一边听曲,一边记谱,完全沉浸在粤剧的悠扬曲调中,夏夜的炎热、冬夜的刺骨寒冷、恼人的蚊虫都不能打断他的工作,就靠着这样的耳听手记,陆荣富把这批粤剧唱片的曲谱全部记录了下来。

           随着时代进步,播放粤剧的媒介多了起来,电视台、电台也有粤剧节目,每到播放时间,陆荣富就守在电视机和收音机旁,仔细收听记录。后来,录音带、VCD出现,他就大量购买回家边听边记,如今,他的卧室里摆满了各种音像制品,录音带有600多盒,VCD有千余张,他退休后不多的收入几乎都用在购买音像制品上了。


    每天伏案十余小时  
    为粤剧发展作贡献

           陆荣富记谱、集谱的事迹深受粤剧爱好者的敬佩,早年间,有香港、澳门的乐曲名家专程来到陆荣富家中,恳求他帮忙将粤剧曲谱以公尺谱的形式抄录下来,陆荣富二话不说就答应帮忙。

           退休后,生活清贫的陆荣富把时间和心思都放在了研究粤剧曲谱上,每天凌晨3点,他准时起床谱曲,一直工作到早上吃早餐,稍作休息后又开始工作,每天伏案10个小时以上。

           除了记谱,陆荣富也喜欢唱粤剧,曾经安铺的私伙局里,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听到他高亢明亮的唱曲声。1997年安铺大桥落成,陆荣富发动当地群众搞庆祝晚会,他出钱请来粤剧名家表演助兴,成为当地的美谈。如今陆荣富已81岁高龄,听力下降厉害,中气不足,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已不能开口唱粤剧,但一提起粤剧,他的热爱丝毫不减。




            本稿件转载自湛江晚报,作者为文秋华(文) 张锋锋(图)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