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梨园逸事】粤剧南派 宗于少林武技

    发布时间:2016-09-07 作者:佚名 来源:华人粤艺网 点击:

           南派粤剧的历史

           粤剧南派,宗于少林武技。至善禅师、洪熙官为其宗师。据一些史料记载与老一辈艺人忆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八),福建武术行会组织少林派因反对清廷统治,被峨眉派头目高进忠勾结清兵,残酷镇压,寺观也被焚毁。至善禅师、洪熙官和方世玉等幸免于难,从九连山逃来广东。
     


     

           至善、洪熙官素闻粤伶爱国,便栖身于粤剧红船,初时大家都不知他们是少林中人。洪熙官秉性刚直、好打不平,有次平息了一场风波,戏班人才知他的真实身分。从此,至善、洪熙宫开始在粤剧戏班传授少林武技。至善在佛山“琼花会馆”,洪熙官在“乐丰年”班,设“桩”授徒,刀枪剑棒,桥马扑杀,无不一一教习,慕名来学者日众,他们就成为粤剧南派武功创始的宗师。
     


           那时接受少林武技真传的第一批艺人,有梁二娣、王华宝、公爷福等十余人。由于他们学得一手好本领,技精艺高,表演超群,成为名噪一时的武打名角。经过至善、洪熙官潜心传授,播下了少林武技种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教习方法,粤剧武打才有规范,才有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被誉为“南派武功”。粤剧著名的“六点半棍法”与“十八手罗汉伏虎拳”(即洪拳)绝技,也是此时传来的。
     


     

           少林武技扎根粤剧形成南派武功后,到清朝中叶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许许多多身手不凡的艺人和名噪一时的武打剧目。如清咸丰年间的著名“二花面”(行当)李文茂,便是身怀南派绝技的打武家领袖,他擅演《芦花荡》中的张飞和《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等角色。当时《武松杀嫂》、《鲁智深出家》、《林冲夜奔》、《关公斩蔡阳》、《三英战吕布》、《张飞喝断长板桥》等著名粤剧武打剧目,盛行于粤剧舞台,塑造了一批梁山、三国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南派武打的挑、打、扑、杀的精湛功夫。
     


     

           后来,因为战争,濒于绝境的南派武功,经过粤剧艺人的不懈努力,使南派武打表演承先启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了不少才华山众的武打新人。当时著名的南派武打老倌,如大和、蛇公荣、东生、周瑜利、周瑜林等,都是粤剧南派武打的佼佼者。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粤剧南派武打在老一辈的培育下,又有一批新人涌现于舞台,如陈醒汉、白玉堂、桂名扬、陈锦棠、新珠、大牛炳、靓少佳、罗品超、少昆仑、梁荫棠、卢启光等。他们都各有奇能,身怀绝招,为剧南派武打艺术增添了光彩。

           南派粤剧的特点

           南派武功表演最注重真功夫。民初以前,粤剧舞台上所用的兵器,都是真刀真枪。故称武打表演为“打真军”。台上所使用的兵器有刀、枪、剑、朝、斧、耙、棍、鞭等(据打武家说,这些兵器,轻则十余斤,重则有三十多斤),演员在台上厮打搏杀,铮铮有声,气氛激烈紧张,扣人心弦,稍有疏漏,便会带来危险。没有到家功夫与高强本领,是无法作此表演的。南派粤剧是指广东西南部的高、雷、廉、琼下四府流行的粤剧流派,以武功表演见长,融少林武学博击与戏曲形体表演于一炉,深受群众喜爱。
     


     

           南派武功的身段功架,具有威武凛冽、气势宏大的特色,用它去塑造一些性格粗犷刚直、勇武仗义的英雄人物,如武松、鲁智深、张飞、关羽、赵子龙等人物形象,尤其富有粤剧武打艺术特色。长期以来,那些著名的武打艺人,不知在粤剧舞台上塑造了多少脍炙人口的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南派武打的招式很多,有手桥、刀枪、把子、一百零八桩手、六点半棍、行者棍、双头棍、昂口刀、杀手锏、禅拐、佛掌、双鞭、单刀鞭、铁线拳、花拳、连头、拦门刀、双枪、锁口枪等等,名目繁多。
     


     

            吴川市粤剧团是粤剧南派艺术代表性的传承演艺团体。吴川粤剧南派艺术是研究粤剧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程式武技、演艺流派的重要依据,是粤剧艺术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保留和传承粤剧南派艺术,吴川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于2013年春节前夕举办了吴川粤剧文化艺术节,市文广新局还组织了粤剧南派传承中心编演了《南宋孤鸿》,并举行了隆重的首演式。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多次参加省及地区艺术展演并获得金奖,2013年吴川粤剧南派艺术折子戏《打闭门》入选湛江特色技艺展演并获金奖。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为吴川市粤剧团题词
     


           
            本稿件转载自华人粤艺网公众号,作者不详。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