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学者沙龙】《<南海十三郎>在粤语文学中的地位》8月8日下午开讲

    发布时间:2016-08-08 作者:钟哲平 来源:粤人情歌 点击:


      
        【本期沙龙主题】《<南海十三郎>在粤语文学中的地位》
                                       2016年8月8日周一下午2时
                                       广州大学城内环西路66号广州文学艺术创作中心3楼西319

     
        【活动介绍】

          沙龙主题:《<南海十三郎>在粤语文学中的地位》

          主办单位: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中国粤剧网
        
          主讲嘉宾:
         
                  罗韬(岭南文化学者,羊城晚报编委,广东省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著有《张九龄诗文选注》。)
         
          特邀嘉宾:

      
                  谢君豪(金马奖影帝,话剧及电影《南海十三郎》中南海十三郎的饰演者,香港话剧团首席演员,香港浸会大学兼职研究员及客座讲师。参与近百台舞台剧及电影演出。著有《采湳》和《跳进人间烟火》。)
       
          沙龙主持:

                 钟哲平(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著有《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粤人情歌——百年粤剧文化札记》《近水楼丛书》。)
     
          主要内容:
     
          罗韬先生在《换一种角度看近代岭南文化》(刊登于2012年9月28日《南方周末》)一文中提出:北有《茶馆》,南有《南海十三郎》。
        《茶馆》是时代的凯歌。《南海十三郎》是挽歌。
        香港舞台剧《南海十三郎》自1997年首演以来,久演不衰,近年来除香港地区外,还在佛山、深圳、上海、北京、新加坡巡演,掀起“南海十三郎文化热潮” 这是观众的审美口味从向前看、向西方看,回归到向后看、向传统看的缩影。戏剧是历史的缩影。《南海十三郎》就是各种缩影的交集。南海十三郎本身的命运,是不适应主流文化的文人之缩影,便是潦倒生,便是癫狂死。南海十三郎家族的命运,又是不适应主流社会的大家庭之缩影,终是人离散,终是声名改。
          这一阕阙骊歌,就是广州、香港两地在特殊时期社会变迁的故事。
        《南海十三郎》,是粤语文学的巅峰之作。
          曲终人散,思绪万千。
          广东近代史上的大家族对岭南文化有什么影响?
          粤语书写对岭南文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上演二十余年,有过多少版本?主创人员有何心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观众,感受有何差异?
          畅谈天地,笑看风云,尽在粤剧学者沙龙。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

    交通指引:

    地铁:大学城北站C出口
    公交:361、383、387、大学城专线4路,至内环西路公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