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梨园逸事】重看视频忆故人

    发布时间:2016-05-26 作者:陈少梅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本文作者是著名粤剧导演 陈少梅)

           2016年5月22日下午,在广州市银河园白云厅举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B腔流派创始人陈小汉先生告别会,大厅内布置得庄严、素雅,以黄白颜色为主的鲜花篮和花牌排列四周,中间悬挂一副长联:“艺界尊宗师桃李盈门皆花雨;梨园惜泰斗曲歌韵律总关情”。概括了陈小汉先生德艺双馨的一生。告别仪式没有播放沉痛哀婉的《哀乐》,而是选用B腔经典名曲《西楼恨》,随着舒缓柔和的【汉宫秋月】引子,耳熟能详的B哥声腔徐徐传来:“思绪万缕无言独上楼,如钩新月朦胧入眼愁……”仪式开始前,在大厅正中央也反复播放着B哥主演的粤剧电视艺术片《范蠡献西施》的精彩视频。当时,我手拿着一支康乃馨花凝神注视荧屏,B哥的演唱和表演风范,以及他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立刻在我脑海涌现,让我浮想联翩,感慨良多,视频上一幕幕的画面仿佛把我带回了2003、2004年拍摄“陈小汉艺术大观”那段难忘的日子。

     



     
           “陈小汉艺术大观”是一项规模浩大的艺术工程,包含有十集粤剧电视艺术片《范蠡献西施》和25个粤剧电视短剧,前后历时两年,汇集了全省粤剧界的精英,台前幕后参与人员达400多人,作品在保留传统粤剧艺术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电视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这种规模虽不敢说是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在全国也是少有。而我承蒙B哥的邀请,荣幸地担当这项艺术工程的执行导演,也让我经历了不少,收获了不少。
     
     



     
            回忆B哥的文章可以从各方面去写,今天我只想以拍摄期间的真实感受,去展现他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宽厚为怀的待人态度。
           本人从事粤剧工作几十年,拍摄粤剧电视也有十多年了,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这次拍摄中也遇到新问题,例如舞台方向感问题。一直以来戏曲(包括戏剧)沿用镜框式舞台表演方式,面向观众不能少于八分身(40度角),如果表演时不注意,师傅就会骂你“八面台口”,演员从学习演戏的那一天开始就习惯了这个定律,导演在舞台调度上也谨遵这个定律。以往拍摄粤剧小影碟时亦有利用外景的,但在现场摄影机是跟着演员转,演员经过多次实践也容易适应。然而拍摄“陈小汉艺术大观”选择的既不是外景,又不是舞台布景,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在镜框式拍摄棚内搭实景。机位从1个变成5个,上下 180度角都可以拍摄到,表演者真的要面向八面台口。一入棚内大家都适应不了,好像用惯左手突然改用右手的那种困难感觉,尤其是对于B哥这样一位老艺术家来说是多么有难度。
           拍摄时总导演在控制室内指挥机位,我执行导演在现场指挥演员。现场播放着录音,演员认真投入角色表演,我要时时提醒演员面对机位,变换位置,我在那里大喊大叫,进棚看拍摄的人觉得这些导演全是“疯子”。说实在话,一个多月影棚的日夜奋战真是辛苦啊!我自己也感到这要命的活儿不知何时结束,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在压力大时,不知不觉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发脾气,这时,B哥总是态度平和地提醒我说:“阿梅,冷静、冷静呀!”
           其实,拍摄工作最辛苦的是B哥,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后就到化妆间接受著名化妆师毛戈平老师两个多小时的精心化妆,为了让形象达到最佳效果,化妆师在他的鬓角和脸颊处使用透明胶布提拉脸皮,待十几个小时拍摄后卸妆,发现贴胶布处已经起了水泡,为了不受感染,化妆师用钢针蘸上碘酒把水泡刺穿,第二天化妆师还在创面贴胶布,B哥天天如是,他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再说,B哥当时已经接近70高龄,做过两次心脏大手术,要完成如此浩大的拍摄工作,演好26个不同人物,可以说身体严重透支,他的压力、他的痛苦又向谁宣泄呢?B哥是一位对艺术很讲究的人,一经穿上戏装绝不坐下,怕的是把戏装弄皱,因此在中休的时候,只见他闭目静立,调节内心的气息,这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得道高人,高高地站在面前,让你有多少心火也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我被B哥艺术家的高深修养感染了。
           这次拍摄工作除了学到不少新技术外,更重要的收获是学到做人修养。B哥没有架子,为人谦和,但对工作却是非常认真,不容疏慢,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德艺双馨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