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悼念专题】叹!“虾腔”在耳“虾哥”已逝,粤剧老倌罗家宝昨夜离世

    发布时间:2016-04-22 作者:何裕华 郑迅 来源:羊城派 点击:

           2016年4月21日21时18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罗家宝,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致多功能衰竭,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世,享年86岁。

           一生艺术成就非凡
           广东粤剧院官方微博发文称,“罗家宝老师毕生致力振兴粤剧,创立了粤剧‘虾腔’艺术流派,对粤剧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表示其逝世是粤剧界及文艺界的重大损失。
     

    罗家宝在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中的表演深入民心 图/梁彦兰 摄
     

             人称“虾哥”的罗家宝,出身于粤剧世家,父亲是著名击乐师罗家树。1942年,他跟着父亲罗家树正式开始步入戏行,之后拜陈锦棠为师。
            1954年他回到广州,先后在太阳升、永光明、东方红等剧团,与著名粤剧花旦林小群等合作,并得到粤剧大师薛觉先的悉心教导。
            1958年,罗家宝进入广东粤剧院工作,曾主演《柳毅传书》、《玉河浸女》、《怡红公子悼金钏》、《鸳鸯玫瑰》、《牡丹亭》、《红梅记》、《胡不归》等大批古装戏和《山乡风云》等现代剧,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个性不同的艺术形象。
     

    2009年12月27日罗家宝到文化公园观看粤剧演出
     

           1950年代,粤剧《柳毅传书》首演十分轰动,该剧成为罗家宝历演不衰的代表作,剧中人物柳毅的形象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正是这出戏,让罗家宝自成一派的“虾腔”传播极广,同时确立了他在粤剧界的地位。在《山乡风云》一剧中,他挑战自己,饰演老生行当何奉,大受好评。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他担纲推出的《血溅乌纱》、《袁崇焕》与《梦断香销四十年》这三个风格迥异的剧目,更被赞誉是他“艺术上跃上了新的里程碑”,其中《梦》剧更流传海内外,同行争相排演,粤剧爱好者争相传唱,对粤剧的推广和普及影响很大。
           罗家宝的唱腔,是博取薛、马、桂、白流派于一身,又从自己的声音条件出发,其特点是音准板正节,吐字清晰,行腔朴实,流畅自然,易为传唱,对粤剧唱腔影响深远。
     

          与晚报渊源深厚
     

    见报于2014年6月3日的“羊城留声机”
     

           2014年6月,《羊城晚报》推出“羊城留声机”栏目,在粤港澳地区,寻访粤剧戏曲领域中那些家喻户晓的台前幕后风云人物,忆述他们的艺术成就,走进其当下生活。而罗家宝,则是该栏目首位受访对象。该栏目策划人表示,首选“虾叔”做栏目“头炮”,先是因为他在粤剧界地位斐然,其表演精湛洗炼,儒雅温文,风流倜傥。早有“小生王”之称,其首本名剧《柳毅传书》历演不衰。同时,他也很久不登台演出了,当时,他的粉丝对他的近况也十分关注。“恰好广东粤剧院青年团年度新戏《梦·红船》煞科公演,‘虾叔’鲜有地出席了观演,也正好给了我们采访的机会。”羊城晚报记者说。

    2014年7月,罗家宝寿宴上,《羊城晚报》向其赠送创意版面作贺礼

         
           年过七旬的资深粤剧跑线记者彭寿辉忆述道,当年,“虾哥”和他当年一个在台上演出,一个在台下看戏,他在哪里演出,他跟到哪里采访,除了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还是老倌与戏迷、朋友与知己的关系。因出身戏班,罗家宝自小就打下扎实的童子功,后来,“流串”于各大戏班的罗家宝更幸得薛觉先、马师曾、陈锦棠、桂名扬、白驹荣等大佬倌的指导,再加上后期努力和人生经历的积累,终于形成成熟的表演流派。

           对于罗家宝离世,不少粤剧戏行内外的人都感到惋惜。但也有其亲友表示,“虾哥”生病多时,近几年也需要靠氧气瓶维持呼吸,如今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在广州市文研院组织的“粤剧学者沙龙”中,成员都自发为“虾哥”祈祷,“愿其一路走好,到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2010年5月23日,粤剧泰斗薛觉先纪念活动在顺德龙江举行,罗家宝(左)红线女(中)白雪仙相聚交谈

     


             本稿件转自羊城派公众号,作者:何裕华、图: 郑迅(有署名除外),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