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知识】海外粤剧团体介绍(四)

    发布时间:2016-03-2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1、广福居俱乐部剧团乐公社
           马来西亚槟城注册非职业粤剧社团。成立于1908年,一直坚持活动。 演出的第一个粤剧是《周瑜归天》。其他情况不详。

    2、真相剧社
           马来西亚槟城注册非职业粤剧社团。成立于1919年之前。早期为宣传国内民主革命以及为受灾民众筹募赈款, 而编演革命故事粤剧, 演员穿着民国初年的军装演出,曾受到孙中山的赞扬。 该社一直坚持活动。

    3、人镜慈善剧社
           马来西亚吉隆坡注册非职业粤剧社团。成立于1921年,原称“人镜慈善白话剧社”, 设粤剧科和中乐部, 后将“白话”二字省去,改为以演粤剧和粤曲为主。 先后演出过《蝶恨花愁》、 《路遥访友》、 《胡不归》、 《夜送京娘》、《挥戈逐日》 等粤剧剧目。 至20世纪90年代末,该社还经常到怡保、槟城和新加坡等地为当地慈善机构筹款义演粤剧。

    4、菁华俱乐部益群剧社
           马来西亚槟城注册非职业粤剧社团。成立于1925年, 活动不断。 具体情况不详。

    5、益生业余音乐社
           马来西亚吉隆坡注册非职业粤剧粤曲社团。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 注册登记于1960年。创办人为粤剧前辈张东球和梁桂英、梁俭初、 潘振辉等,历任社长有张东球、 林金生、陈钜添、林玉燕、李佩仪、张瑞珍、杨忠明等。
           该社的宗旨是汇聚同好, 弘扬中华戏曲文化。成立后因常借半山巴益生堂为活动地点, 故登记时取“益生” 为乐社之名。 现社址为社员筹款购置。该社热心公益事业,90年代以来, 先后为慰问银禧老人院, 金河中秋粤剧汇演, 拜访怡保华公、 马六甲明星、 槟城顺德会馆, “慈爱人间之夜” 捐助善款, “拯救明日希望” 捐助子文华文小学和中国华文小学等而举办了许多公益、 慈善、 敬老、 献爱心活动, 演出了《唐宫恨史》、 《唐伯虎点秋香》、《人蝶奇缘》 等剧目。 此外, 还在社里开设粤剧粤曲初级、 中级、 高级培训班和成立“益生业余音乐社基金”。

    6、吉隆坡南海会馆粤剧曲艺部

           马来西亚吉隆坡非职业粤剧粤曲组织。 成立于1953年, 创办人为崔恩荣、 黎耀聪、 罗煊、罗德功。 现任负责人霍江宁、 李玉兰。 地址在吉隆坡半山巴大街250号B会馆内。
           该部有粤剧前辈梁俭初、 游友梅、 梁文海、 沈桂馨、 崔南星等业务骨干, 每年均举办各类庆典活动,曾演出过大型粤剧《艳女情挑双虎将》、 《龙凤争挂帅》、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和粤剧折子戏《幻觉离恨天》、 《花田错会》、 《铁马银婚》、 《凤阁恩仇未了情》、 《扭纹媳妇治家婆》 等数十出。 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多次被邀请到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和丽的呼声电台灌录粤剧、 粤曲唱片在全国播放。

    7、马来西亚八和会馆

           马来西亚注册粤剧行会组织。1965年获准登记并开始筹备,1968年正式成立。发起人为余后起、 蔡金球、 紫凌霄、 蔡艳香等。 地址在吉隆坡半山巴大街330号B一楼后座。1890年, 南洋一带的粤剧艺人已在新加坡建有八和会馆,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的八和会馆不再管理马来西亚的粤剧戏班业务, 马来西亚的粤剧艺人遂于1965年发起筹组新的八和会馆,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积极组织义演筹款购买会所。 一些已息演多年的粤剧艺人如仙花旺、 莫瑞兰、 小苏苏、 梁彩云、 倩影侬、 邓丽霞、 罗丽华、小卿卿等及粤剧票友邝翠群、 张凤娇、 刘叔钦等也出钱出力予以支持。1968年5月12日举行成立大会时, 香港、 新加坡前来祝贺的粤剧演员陈燕棠、黎家宝、 红霞女、黄超峰等亦与本地艺人一同参加庆典演出。 此后, 马来西亚八和会馆逢每年馆庆和华光先师神诞、 公益慈善筹款等活动, 均举行粤剧、 粤曲演出晚会。 同时为了培养后继人才, 时有举办粤剧、 粤曲训练班。
     

     
            1992年11月, 应中国广东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粤剧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邀请, 该会馆及其成员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 马中粤剧艺术中心的名义组成“马中粤剧访穗演出团”到广州访问, 演出了《王彦章撑渡》、 《藕丝莲》 之“拗箭结拜” 和“擘网巾”、 《无情宝剑有情天》、 《碧血写春秋》 等剧目,并到广东粤剧院和广东粤剧学校参观交流。先后担任马来西亚八和会馆主席的有余后起、蔡金球、 蔡艳香、 陈金顺、 曾志伟等。
     
           (本文选自《粤剧大辞典》,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