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知识】海外粤剧团体介绍(二)

    发布时间:2016-03-03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1、东安会馆戏剧组
           新加坡注册非职业粤剧社团。成立于1947年,创办者为东安会馆当年主席。常有五六十位成员。原址在新加坡二马路285号, 现址在武吉巴梳21号。
           东安会馆是侨居新加坡的原籍广东东莞县和新安县(后改宝安, 今为深圳市) 华侨宗亲团体, 成立于1870年。 戏剧组是会馆的文娱组组, 公开演出时,就打出“东安粤剧团” 的旗号。
           该组自成立以来, 每年馆庆或慈善公益活动均呈献粤剧演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两次为红十字会、一次为香港八和会馆举行筹款义演等。 演出过《白蛇传》、 《辞郎洲》、 《红楼梦》、 《梁山伯与祝英台》、 《紫钗记》、 《再世红梅记》、 《清宫残梦》、 《汉文皇后》等长短剧目数十出。并积极开展与国内的粤剧艺术交流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申办广州粤剧团、 广东粤剧院、 香港福升粤剧团等十多个专业团体和卢秋萍、 王凡石、 何家耀等艺人到新加坡作商业性演出或合作演出; 到广州参加了四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演出和学术研讨会。 此外, 为了进一步推广粤剧艺术,该戏剧组还开设“东方戏曲”讲习班, 聘请专业人士教授粤剧基本知识、 音乐唱腔、 表演技艺等课程。
     
    2、敦煌剧坊
           新加坡注册粤剧团体。 成立于1981年10月。 原为非职业社团, 1995年在政府支持下转为专业团体。创办人张荣、 胡秋洪、 胡桂馨等,现任负责人黄仕英。 成员有艺术指导兼正印花旦胡桂馨、 文武生卢眉桦, 以及朱振邦、司徒海常、曾燕玲、陈美燕、李诗瑶等近百人。 地址在新加坡史密斯街(俗称戏院街)5号。

     

     
           敦煌剧坊成立以来, 在国内外演出超过2000场, 先后到过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 中国、埃及等20多个国家, 演出剧目近百个。 其中:1984年, 在新加坡各选区的民众联络所巡回公演《扎脚刘金定》、 《孟丽君》、 《烽火姻缘》等,长达数月;1988年, 赴英国苏格兰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演出大型粤剧《宝莲灯》和《清宫怨》;1989年4月, 赴埃及首都开罗参加一新剧院落成开幕典礼, 演出粤剧长剧《凄凉辽宫月》、 《辞郎洲》等剧。 同年9月, 又赴美国参加维吉尼亚、得克萨斯两州的国际艺术节, 演出粤剧《白蛇传》、 《孙悟空与铁扇公主》 等剧;1990年, 赴日本参加国际子剧节, 分别在东京、 千叶、 横滨演出粤剧《帝女花》;1990年、 1996年, 两次赴中国广州参加第一、 第二届羊城国际粤剧节, 演出《雷鸣金鼓战笳声》 和《狮吼记》 等剧;1991年和1993年, 两次代表新加坡赴北京出席由中国主办的“亚洲传统子剧国际研讨会”, 发表《地方子剧在新加坡》 的演讲, 演出大型粤剧《南唐李后主》、 《凄凉辽宫月》;2000年 8月至9月, 先后参加在巴西比鲁阿里藏地举行的国际子剧节, 德国汉堡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国际粤剧节, 美国纽约中华公所庆典, 演出英语粤剧《白蛇新传》等剧以及其他粤剧剧折子。
           此外, 敦煌剧坊还先后在新加坡主办过“新、穗、 港粤剧名剧大汇演”、 “粤剧交流会”、 “狮城国际粤剧节” 等大型活动。 举办过多届旨在推广粤剧的“粤剧营”, 并开设粤剧形体表演、 粤曲演唱与乐理等课程, 还与中国广东粤剧学校结为姐妹团体。敦煌剧坊的演出, 都以中英文字幕介绍剧情,方便各国观众欣赏粤剧。1997年, 敦煌剧坊荣获新加坡政府颁授“新加坡卓越奖”, 表彰其在推广华文子剧方面的优异成绩。

    3、友诺士回声戏曲团
           新加坡注册非职业粤剧团体。 成立于1989年4月,创办人为谭凤鸣、 黄美玲、李成德。现任团长黄美玲。 团址在新加坡勿洛水池路180号。
           该团由友诺士民众联络所(即民众俱乐部)主办和管理。 主要演员和音乐员有黄美玲、 谭凤鸣、陈福鸿、 梁锦辉、 周颂康、李成德等。 先后演出大型粤剧《帝女花》、 《钢刀难断糟糠情》、 《洛神》、《龙凤争挂帅》、 《牡丹亭》、 《孟丽君》、 《红楼梦》、 《无情宝剑有情天》、 《鸳鸯泪洒莫愁湖》 和粤剧剧折子《双阳公主》 等数十出。 此外, 还先后参加国家举办的传统子曲节、 乐龄节、 文化月、 庆
    赞中元节和其他民众联络所举办的粤剧观摩大会、八和会馆师傅诞等演出活动。 为向青少年推广粤剧,该团还到学校去举办子曲讲座等活动。

    4、新加坡华族戏曲研究会
           新加坡注册非职业艺术研究团体。 成立于1992年3月,前任会长孙宝玉,现任会长邱慧明。 地址在新加坡金山广场51号。
           该会以研究和向青年推广粤剧等子曲艺术为宗旨,着重到学校去参与艺术教育计划。 其研究和推广的主要策略是:以英文作主要桥梁,使受非华语教育的新加坡青年与子曲艺术之间的距离拉近; 为年轻人提供子曲艺术教育,包括主办讲座和示范表演等; 在保留地方剧种艺术特色及其精华的前提下尝试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新形式融入子曲表演。
           自成立以来, 曾通过多种方式向青年介绍粤剧、 潮剧、 京剧、 川剧、 河北梆折等中国子曲剧种。 为了给新加坡年轻演员提供向中国资深专业子曲艺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该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主要有:1993年的“引爆粤剧新力量”, 特邀粤剧演员何家耀、 红虹等辅导新加坡大学学生排演参加首届亚洲艺术节演出剧目《六国大封相》 和由他们参加主演的《昭君出塞》、 《春草闯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年的“子曲新秀表演系列” 之“十载耕耘粤剧情”, 举办青年男花旦欧阳炳文艺术专场,特邀广州演员欧凯明前来合作演出剧折子《焚香记·打神》、 《刁蛮公主·洞房》、 《罗成写书》、 《潞安州》、 《平贵别窑》;1996年的“子曲新秀表演系列” 之“万紫千红展新星”, 由陈福鸿、巢紫贞主演,特邀广东演员胡雪仪、 梁均强前来合作演出粤剧剧折子《林冲·柳亭饯别》、 《洛水神仙·仙仙会》、 《扈三娘》、 《穆桂英招亲》、《李凌困谷》; 1999年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青年部合作,邀请广东粤剧导演梁从风前来执导, 广东粤剧演员凌东明、朱小冰前来与欧阳炳文、 陈福鸿、曾燕玲、巢紫贞、 周颂康等合作演出大型粤剧《帝女花》 等。 此外, 2000年邀请倪惠英、 梁耀安担纲的广州粤剧一团前来演出《杨门女将》、 《睿王与庄妃》、 《骄后武则天》、 《梦断香销四十年》、《定情剑底女儿香》、 《两嫁三婚历劫缘》 等剧目共场,组织青年演员和青年学生观摩。
           该会举办的演出活动皆有中英文字幕, 并印制中英文演出纪念特刊, 亦曾以中日文对照的资料向日本人士推介粤剧。 1999年该会捐赠一枚金牌给新加坡国立大学戏剧研究科, 颁发给该科最优秀的学生, 以鼓励青年钻研戏剧。

          (本文选自《粤剧大辞典》,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