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佛山资讯】佛山人过年睇大戏

    发布时间:2016-02-14 作者:关婉灵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

        佛山祖庙万福台上,禅城粤剧社正上演粤剧《贵妃醉酒》。

     

            逛祖庙,拜北帝,是每个佛山人春节必备的祈福仪式,而每逢节庆酬神会,总少不了演一台锣鼓喧天的粤剧,热闹、欢腾。“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年,万人围住看琼花”,佛山作为粤剧之乡,词中描绘的盛况,如今依旧。

            从除夕到大年初七,祖庙万福台上,琼花焕彩,粤剧私伙局、专业剧团轮番献演,民间乐队吹拉弹唱,小生花旦戏曲争辉。市民从北帝殿走出,纷纷驻足台前,听一听佛山的“年味”。

            私伙局:年年相约 专唱喜庆剧目

            祖庙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广东省内现存最古老的戏台,近400年间,在这里上演的粤剧酬神戏多不胜数,而如今,这里也成了佛山粤剧爱好者的大舞台。

            “笃笃笃锵……”年初二上午10点,年届七十的何丽容要带领她的粤剧私伙局“禅城粤剧社”在万福台上演新春的第一场戏———《贵妃醉酒》。鼓乐敲响,穿着华丽的“贵妃”在太监奴仆的簇拥下,莲步而行,兰指轻握,身姿婀娜,环视观众一周以后,便唱了起来。“贵妃”的扮演者,正是何丽容的女儿梁璇,已经有10多年的登台演出经验。此后的2个小时里,私伙局里的花旦小生陆续上演了《凤阁恩仇未了情》、《花田错会》等粤剧喜剧,台下观众换了一批,但依然座无虚席。

           11点左右,刚唱完的《凤阁恩仇未了情》的冰姐和芝姐走到后台,让南都记者帮忙拍照留念。60岁的冰姐演男角,一身戎装头戴紫金冠,十分英武;同龄的芝姐身着霞帔,明艳非常。“我是退休以后才喜欢粤剧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一起过年,很有意思”。冰姐说。

           10多年前,何丽容从教育线上退休,出于对粤剧的爱好,便在禅城办起了私伙局,她负责拍戏和导演,女儿梁璇耳濡目染,自然当起了当家花旦。现在,剧团在街道的老人之家里排练,每周两次,成员已经有近30人了。2006年,禅城粤剧社第一次在春节期间登上了祖庙万福台,自此以后,年年不缺席。“粤剧是佛山的传统文化,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当然不能少了粤剧,我们在台上演给北帝看,演给市民看,也是我们剧团的光荣和传统”,何丽容说,私伙局里基本都是自筹资金、自备服装、自行编排剧目,很多时候还要自己联系演出,虽然忙累,但对于粤剧的热爱能够支撑一切。

           老艺人:醉心粤剧 从台前走到幕后

           对比台上的热闹,万福台的后台一片忙碌,80岁的叶丽珠端着一杯热茶坐在梳妆镜前,给演员们分配麦克风,偶尔也给演员们的戏服搭配提点意见,照看着整个后台的琐事。“很多私伙局以前都没有正式登台,怎么穿衣服,怎么用麦克风都不懂的。现在这么多年过来,大家都学会了,我也就帮帮新人,也很清闲的”。叶丽珠说。

           出身粤剧世家,13岁开始唱粤剧,18岁考入当时的粤剧界最权威的组织“八和会馆”,此后一直从艺,叶丽珠俨然是万福台上最资深的粤剧老艺人,除了偶尔给新徒弟配戏,她已经甚少登台演出,但每年春节期间和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她都必然在万福台“坐镇”,“来当志愿者”。

           近几年,50多岁的王爱珍开始接手叶丽珠的一些工作,当中就包括每年春节联系佛山本地和珠三角的私伙局,安排演出。王爱珍也是一名粤剧爱好者,在万福台唱戏也有近10年了,今年大年初一唱完一曲,她又忙着照看后台的事务。“要实地考察每个剧团的水平,要联系日期,还要跟他们敲定演出的剧目”,王爱珍说,每年春节的演出,总会提醒剧团挑选喜庆的剧目,让大家热闹过年。

           老戏迷:年年守候 学会拍视频记录

           在灵应祠参拜完北帝,穿过灵应牌坊,坐在万福台前的板凳上听一阵粤剧,是大部分佛山人春节逛祖庙的固定路线。与大批市民听一个选段就离开不同,王锦球老伯一直坐在第一排,双手举着手机拍摄视频,看到精彩处,他还会跟着哼唱。“拍回去也可以慢慢听”,王锦球今年68岁,孩提时候起,每年春节都会来逛祖庙,喜欢听粤剧也是从祖庙万福台的演出开始的,现在更是每年都在万福台前守候。今年儿子教会他用手机拍视频,他就派上用场了。“无论如何,过年也要睇场大戏才有气氛的”。王锦球说。

           记者手记

           祖庙,承载着佛山人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春节逛祖庙,早已是佛山人约定俗成的“例牌菜”。仅仅大年初一这天,就有7万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祈福,尽管早已用水马架设好购票通道,长长的人龙依然挤满了祖庙门前的广场。步行进入灵应祠的人潮,更是水泄不通。

           正对灵应祠的万福台,粤韵芬芳。一台接一台的经典粤剧曲目轮番上演。在年轻人眼中,“咿咿呀呀”唱了半天没唱完整一个句子的粤剧,比不上流行曲的明快;但在父辈眼中,一台精彩的粤剧是儿时逢年过节才有的“加餐”。然而不管喜爱与否,每年春节,佛山人总是习惯逛一次祖庙、拜一次北帝、听一曲粤剧,看一场舞狮,仿佛这样才算真正过了年。作为一座历史名城,很多我们称之为“年味”的东西,佛山仍在坚守。传统、喜庆、生动,这就是佛山的春节让人难忘的原因。

           然而,也会偶尔听闻有人感叹,现在年味淡了。仔细一想,父辈们的春节,会穿新衣、访亲友、听粤剧、看舞狮、吃大餐,我们这一辈的春节不也一样吗?一切的仪式都没有变化。只是这些原本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的“福利”,现在已经常态化了,变得不再“稀罕”罢了。

           所以,所谓年味,更多只是一种情结。父辈们的情结是可以吃一顿大餐,听一曲粤剧;我们的情结是骑在父亲的肩头挤在花市、牵着母亲的手买一条红彤彤的裙子……

           当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充盈到不需要靠一个节日或者一台粤剧支撑的时候,“春节”其实每天都在过。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都市报,作者关婉灵。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