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苑随笔】陈卓莹卓有建树
发布时间:2015-11-03 作者:潘邦榛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提起陈卓莹这一位老前辈的名字,粤剧界和粤曲、粤乐界的同仁和老戏迷都不会陌生。
记得2001年,广州文艺界就举行过“陈卓莹戏曲作品展演”,演出了陈老剧作《红楼二尤》、《九件衣》、《选女婿》等名剧的选场和《花弄影》等粤曲节目,登台的就有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及彭炽权、丁凡、曹秀琴、郭凤女、麦玉清等粤剧名演员和著名曲艺唱家梁玉嵘等,反响热烈。而十四年后,即今年10月13日的晚上,在本省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又推出了以《曲韵和鸣妙生花》为题的“陈卓莹编剧、撰曲、音乐作品专场”,大受欢迎。在专场中,广东香山粤剧团艺术总监,名演员邓志驹领着该团的几位优秀青年演员分别献演了名剧《选女婿》和名曲《杜十娘》;最为令人瞩目的是,陈卓莹之子,粤剧音乐家、广东粤剧学校的讲师陈仲琰还抱着父亲留下来的一把色士风演奏了父亲的粤乐名作,倾注了无限的深情。悠悠粤韵牵动了全场观众的心,这一情景,又不禁使人怀念起可敬的陈老来。
数年前在笔者参与编纂的《粤剧大辞典》中,按辞书编写的体例分类,“陈卓莹”列为“乐师、编剧”,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本文却要强调指出,陈老他多才多艺,艺术的涉及面广,不仅是出色的编剧家和撰曲家,而且是著名的音乐家,更是位有不少论著、为行内公认的戏曲理论研究家,在粤剧、粤曲和粤乐三方面都卓有建树,贡献良多;他毕生为弘扬民族艺术,岭南文化倾尽心力,这确实是极少有的,不可多得的。
提起陈老编写的名剧,首先就是要推大戏《九件衣》。此剧据京剧改编,内容为反封建斗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于1949年底火爆推出,由胜利粤剧团首演(梁荫棠、紫兰女主演),仅在广州便上演过48场,观众达50000多人次,故被誉为“粤剧革命第一声号炮”。他的剧本题材多样,风格迥异,如高扬正气的《红娘子》(吕玉郎、楚岫云主演),滑稽谐趣的《选女婿》(白驹荣首演,上面提到的两次展演都选中这个剧目),根据古典名著《红楼梦》编写(与人合作)的《红楼二尤》(白驹荣、小木兰、李燕清主演),反映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小二黑结婚》(罗品超主演);而“万能老倌”薛觉先于1954年从香港回广州参加广州粤剧工作后排演的展现明代闯王李自成等人的战斗史迹的大戏《闯王进京》,也轰动一时。
陈老撰写的名曲也不少,并由多位名老倌和名唱家唱出,大多还灌制成唱片,为广大曲迷熟知,如委婉缠绵 《花弄影》(小明星唱)、慷慨激昂的《岳武穆班师》(熊飞影唱)、豪情洋溢的《血溅上元灯》(罗品超唱)、韵味浓郁的《劫后鸳鸯》(罗家宝、楚岫云唱)及歌唱羊城新八景的现代曲目《罗岗香雪》(李少芳唱)等,另还有许多人不大知道的,为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广州解放的到来,中共领导的香港文委通过黄宁婴团结一批艺人创作,陈老便是其一,他写出了一首歌颂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新粤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交由罗吕超唱出,并录制成唱带。
至于粤乐方面,陈老当过音乐教员,从事过粤剧音乐伴奏,也设计过新曲,创作过粤乐,其中他于抗战胜利时创作的广东音乐曲《月媚花娇》,就成了当年电台经常播放的“开台曲”,鼓舞人心,颇有影响。
在此,笔者想多谈谈陈卓莹在粤剧、粤曲、粤乐理论研究上的特殊贡献。他早于1933年(年仅25岁)便写出《粤乐入门》一书,不久又与人合编了《粤乐府》,1976年(他已退休)他还编写了《粤剧音乐研究》,继后又发表过长篇论文《红船时代的粤班概况》与《试论广东曲艺源流》,至今对研究粤剧粤曲粤乐的历史都很有价值。
而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专著,则是陈老倾尽心血的大作《粤曲写唱常识》。此书首版于1952年推出,由南方通俗出版社出版。到1979年,他在艰难的环境下,抱病再对专著认真作了修订,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粤曲写唱常识修订本》(上、下两册),继续产生广泛的影响。
此书可说是至今国内外有关粤曲写唱研究方面最有份量、最具开拓性的力作,正如陈老在首版时所作的“序”中说:“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出版过”,他是坚持“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个信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写成的,可以想见他为此下了多少功夫!
全书内容十分丰富,从粤曲的组成说起,总结了粤曲唱词的形式、编写方法,突出了调声押韵的重要性,并讲解了广州话的“九声”,列出广州话的50个韵目(顺带说说,笔者与前辈扬子静于25年前合编的《广州话分韵词材》一书,另列出52个韵目并依韵分列了大批不同的词目,可看作是此书新的很大的增补,但陈老率先研究这一问题,其功卓著);接着又介绍了粤曲“梆黄”唱腔与“南音”歌谣唱腔运用的常识以及各种常用的小曲、牌子、念白和锣鼓镨等,既系统、又翔实,而且比较通俗易懂,因而得到同行的关注赞赏,并成了后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和初学者必读的“教科书”和常用的工具书,成了粤曲粤剧研究人士很好的参考资料。
还要提到的是,五年前陈老之子陈仲琰等又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在此书原版和修订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编修订,更名为《粤曲写唱研究》出版,使全书内容更为精细,显出新貌,这实在是件大好事。
走笔至此,笔者想到了当前广东粤剧、曲艺界的同仁对如何进行艺术改革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实践的,但有人连粤剧粤曲最重要的本体的艺术特征都丢掉或者忽略了,连一些最基本的写唱常识和格律都不讲了,这实在是不妥当的。粤剧粤曲艺术应该改革,但必须姓粤,粤剧粤曲写唱的规律,技巧还是要认真讲究的,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多读点象陈老这样写的好书,多点向前辈学习吧!
(本文作者为中国粤剧网特约顾问潘邦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得2001年,广州文艺界就举行过“陈卓莹戏曲作品展演”,演出了陈老剧作《红楼二尤》、《九件衣》、《选女婿》等名剧的选场和《花弄影》等粤曲节目,登台的就有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及彭炽权、丁凡、曹秀琴、郭凤女、麦玉清等粤剧名演员和著名曲艺唱家梁玉嵘等,反响热烈。而十四年后,即今年10月13日的晚上,在本省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又推出了以《曲韵和鸣妙生花》为题的“陈卓莹编剧、撰曲、音乐作品专场”,大受欢迎。在专场中,广东香山粤剧团艺术总监,名演员邓志驹领着该团的几位优秀青年演员分别献演了名剧《选女婿》和名曲《杜十娘》;最为令人瞩目的是,陈卓莹之子,粤剧音乐家、广东粤剧学校的讲师陈仲琰还抱着父亲留下来的一把色士风演奏了父亲的粤乐名作,倾注了无限的深情。悠悠粤韵牵动了全场观众的心,这一情景,又不禁使人怀念起可敬的陈老来。
提起陈老编写的名剧,首先就是要推大戏《九件衣》。此剧据京剧改编,内容为反封建斗争,情节曲折,人物生动,于1949年底火爆推出,由胜利粤剧团首演(梁荫棠、紫兰女主演),仅在广州便上演过48场,观众达50000多人次,故被誉为“粤剧革命第一声号炮”。他的剧本题材多样,风格迥异,如高扬正气的《红娘子》(吕玉郎、楚岫云主演),滑稽谐趣的《选女婿》(白驹荣首演,上面提到的两次展演都选中这个剧目),根据古典名著《红楼梦》编写(与人合作)的《红楼二尤》(白驹荣、小木兰、李燕清主演),反映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小二黑结婚》(罗品超主演);而“万能老倌”薛觉先于1954年从香港回广州参加广州粤剧工作后排演的展现明代闯王李自成等人的战斗史迹的大戏《闯王进京》,也轰动一时。
至于粤乐方面,陈老当过音乐教员,从事过粤剧音乐伴奏,也设计过新曲,创作过粤乐,其中他于抗战胜利时创作的广东音乐曲《月媚花娇》,就成了当年电台经常播放的“开台曲”,鼓舞人心,颇有影响。
在此,笔者想多谈谈陈卓莹在粤剧、粤曲、粤乐理论研究上的特殊贡献。他早于1933年(年仅25岁)便写出《粤乐入门》一书,不久又与人合编了《粤乐府》,1976年(他已退休)他还编写了《粤剧音乐研究》,继后又发表过长篇论文《红船时代的粤班概况》与《试论广东曲艺源流》,至今对研究粤剧粤曲粤乐的历史都很有价值。
而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专著,则是陈老倾尽心血的大作《粤曲写唱常识》。此书首版于1952年推出,由南方通俗出版社出版。到1979年,他在艰难的环境下,抱病再对专著认真作了修订,再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粤曲写唱常识修订本》(上、下两册),继续产生广泛的影响。
此书可说是至今国内外有关粤曲写唱研究方面最有份量、最具开拓性的力作,正如陈老在首版时所作的“序”中说:“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出版过”,他是坚持“路是人走出来的”这个信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写成的,可以想见他为此下了多少功夫!
全书内容十分丰富,从粤曲的组成说起,总结了粤曲唱词的形式、编写方法,突出了调声押韵的重要性,并讲解了广州话的“九声”,列出广州话的50个韵目(顺带说说,笔者与前辈扬子静于25年前合编的《广州话分韵词材》一书,另列出52个韵目并依韵分列了大批不同的词目,可看作是此书新的很大的增补,但陈老率先研究这一问题,其功卓著);接着又介绍了粤曲“梆黄”唱腔与“南音”歌谣唱腔运用的常识以及各种常用的小曲、牌子、念白和锣鼓镨等,既系统、又翔实,而且比较通俗易懂,因而得到同行的关注赞赏,并成了后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和初学者必读的“教科书”和常用的工具书,成了粤曲粤剧研究人士很好的参考资料。
走笔至此,笔者想到了当前广东粤剧、曲艺界的同仁对如何进行艺术改革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实践的,但有人连粤剧粤曲最重要的本体的艺术特征都丢掉或者忽略了,连一些最基本的写唱常识和格律都不讲了,这实在是不妥当的。粤剧粤曲艺术应该改革,但必须姓粤,粤剧粤曲写唱的规律,技巧还是要认真讲究的,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地多读点象陈老这样写的好书,多点向前辈学习吧!
(本文作者为中国粤剧网特约顾问潘邦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