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江门资讯】打造“粤剧之夜”文化名片 培养粤剧“小鲜肉”

    发布时间:2015-08-14 作者:庄英业 来源:江门日报 点击:


    配图:江门粤剧演出团体剧照

     

            “穆桂英,平西夏,戎装重整,戎狄无端妄逞兵,请缨御寇保边城……”每周三、周四晚上8时开始,江海区江南街道妙韵曲艺队就会在社区里的活动中心吹拉弹唱,《穆桂英挂帅》、《蟾宫证仙缘》等一曲曲经典粤剧成为了百练不厌的曲目。

            粤剧是广东的重要文化标志和文化品牌,不仅在全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全国、在世界华人地区,都有广泛影响。江门的粤剧渊源也非常深厚,从粤剧复兴鼻祖——清末开平籍名伶邝新华,到民国时期的四大名旦、四大名丑、以及解放后的艺术大师红线女,在粤剧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中,五邑人与粤剧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联系。

            今年6月份,高新区、江海区启动了主题为“粤韵芳华,邑邑生辉”的“粤剧之夜”活动,固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在江南文化广场为群众献上粤剧盛宴,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年底。已经开办两场的“粤剧之夜”赢得了群众掌声,也让社会关注到这一项传统戏剧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并在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探索和推动作用。
     

    年轻一代很少听粤剧

            “你听粤剧吗?”记者随机询问了多位市民,了解粤剧、会听粤剧的市民基本上年龄都超过40岁了,而80、90后基本不听粤剧。

            “现在不仅是年轻人不喜欢粤剧,粤剧表演的接班人都快断层了。”市粤剧团团长冼仲汉告诉记者,学习粤剧,一是要有父母愿意支持,二是要自身努力。粤曲难学是公认的,尤其是跟现代流行歌曲唱法不同,对声腔要求高,即使学成踏出社会也要五六年的实践锻炼才能算成才,投资大,回报少。“年轻人都愿意唱流行歌曲,谁愿意花五六年时间来学习粤剧?”

            据悉,市粤剧团是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侨乡专业艺术团体,重建于1978年10月,粤剧团有着师承红线女的国家一级演员余阳丽,被誉为“新马腔”传人的国家二级演员严泽方等深受观众喜爱的粤剧名角。

            “由于目前粤剧市场萎缩,新兴娱乐场所与娱乐项目层出不穷,传统粤剧受到激烈的挑战。为了使粤剧艺术得到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巩固现有的观众群,更需要通过粤剧表演将其艺术精髓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年轻一代甚至年幼一代对粤剧的兴趣。”冼仲汉表示,“粤剧之夜”活动是市粤剧团与江海区的一次合作,为的是让粤剧这项传统戏剧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粤剧。
     


    配图:江门粤剧演出团体剧照
     

    民间爱好者渴望舞台

            在江海区,有不少的民间粤剧爱好者,他们因为爱好聚在一起,还有一些热心者,自己出钱出力组织曲艺社,拉拢志同道合的粤剧爱好者团聚在一起。

            47岁的袁妙婷是一名粤剧爱好者,2009年在她的倡议下,一帮粤剧爱好者创立了“私伙局”——妙韵曲艺队,每个周三、周四晚大家都聚在一起吹拉弹唱、练习曲目,凭着兴趣爱好坚持了6年。“我们的曲艺队算是实力比较强的,我们有两位成员是原新会粤剧团的成员,还有一些玩得比较好的乐队手,比如我们还有江门少数玩琵琶的乐队手。”袁妙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海区群众性戏剧曲艺社有十家,分别是:外海街道外海曲艺队、外海街道外海欣来曲艺社、礼乐街道乐陶苑曲艺社、礼乐街道康乐曲艺社、礼乐街道文昌曲艺社、礼乐街道礼乐墟镇曲艺协会、江南街道中沙社区妙韵曲艺队、江南街道江翠社区曲艺队、江南街道桥南社区曲艺队、滘头街道滘头曲艺社。

            据悉,因为表演功力不错,妙韵曲艺队还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重阳敬老或者年会,在周边社区小有名气。“我们跟中山、顺德一些曲艺社有过交流,他们会经常有一些曲艺汇演,表演也经常上电视,这就推动他们曲艺社的积极性。”袁妙婷说,她是曲艺队里年纪最小的,队里成员大概维持在20位,有不少年纪都超过70岁了。现在她女儿都不听粤剧,如果继续下去,粤剧很可能慢慢失传,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培养粤剧“小鲜肉”

            “粤剧受众越来越少,是因为它脱离了时代的节奏。”高新区党工委、江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广鹏告诉记者,青少年的培养这是最主要的、最有潜力的一块,希望通过发挥好江海区委宣传部、文化局职能,把粤剧、民间曲艺“送”到学校中去,对中小学生进行免费培训,让他们从小培养、耳濡目染,喜欢上粤剧。因为过去没录像带、cd、播放设备,只能靠人工来伴奏,所以粤剧的表演也受到限制,但是现在这些设备都有了,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在小学推广粤剧表演和唱腔练习上,相信如果有机会让他们去准备一场剧目、自己准备服装、化妆、排练,有这么一个机会,他们自己包括家长都会非常愿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舞台锻炼机会,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新生代的加入并积极创新,把传统的如粤剧的唱腔、戏曲、表演和舞台剧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思路、观感来表演给大家看。相信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

            粤剧、民间曲艺要传承发展,要振兴,不仅仅要靠政府扶持、社会的关注,还需要民众亲身投入、积极参与。罗广鹏表示,从三方面逐渐深入,吸引、动员民众,提高学习粤剧的氛围,努力争取把曲艺、戏剧、民乐深入民心,提高传统的戏剧表演的表演能力和鉴赏能力。“首先是增加表演,比如‘粤剧之夜’的举办,让人们享受粤曲之美。其次是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好文体广场,让业余团体有自娱自乐、互相切磋和学习的场地、机会。比如2013年,在江南文化广场建成了曲艺长廊,并在曲艺长廊兴建了曲艺文化宣传墙及文化灯柱等设施。第三就是‘曲艺、戏剧进学校’,带动中小学生了解、接受、喜爱粤曲的氛围。另外,定期组织的比赛,来拉动学校、社会、专业团体的参与。”罗广鹏表示,另外,他还表示,对于民间曲艺社,主要是完善文体设施方面的建设,在场地、平台方面提供帮助,比如他们在江南文化广场打造了一个曲艺长廊,就是给民间曲艺社一个可以展示、表演、相互切磋的机会。
     

    探索多层次筹资模式

            “粤剧之夜”活动除了对粤剧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外,也探索了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多层次筹资来解决粤剧、民间曲艺发展经营的问题。

            “这次活动由国大药房冠名,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因为药房的受众对象都是年纪大的人,而听粤剧的中老年人比较多,在现场免费为群众检查身体,也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影响力。这是一种互相借力的模式。”罗广鹏表示,粤剧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支持,希望通过努力,让粤剧能在一定范围的普及,特别是通过新生代的加入和创新,让粤剧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稿件转载自江门日报,作者庄英业。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其稿件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