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大辞典】香港的粤剧粤剧研究机构

    发布时间:2015-05-21 作者:叶永青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香港目前没有公办的粤剧团体,非公办粤剧团体上演一出戏往往要自行筹钱,或向政府申请若干拨款,香港的粤剧界人士十分羡慕祖国内地的职业粤剧院团能得到政府的大量拨款,能进行经常性的演出。另一方面,内地的粤剧研究人士又十发羡慕香港有众多的粤剧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分别设在名牌大学或公办的博物馆、资料馆里,对粤剧历史及现状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67年在香港成立,是香港大学属下的一个独立教学和研究机构。该中心长期以来进行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政策调研,同时还负责培养有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广泛接受来自欧、美、日等地区及中国内地学者来港作中短期的访问研究。该中心以香港文化和社会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作为香港传统文化代表的粤剧也成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梁沛锦、黄兆汉等粤剧研究者曾在此主持粤剧研究项目。1968年,中心主办了香港最早的以粤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学术研讨会,成为香港最早举办粤剧学术研讨会的机构之一。1969年,黄兆汉主持收录整理了粤剧剧本共20卷202本,这些剧本的创作时间由1920年至1949年。黄兆汉还于1970年11月整理出剧本目录。
            (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中国音乐资料馆。1972年在香港成立的专业资料馆,馆址位于香港新界的沙田香港中文大学许让成楼内。该馆所藏资料与粤剧有关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粤剧名伶白雪仙捐赠的粤剧剧本、曲本、书籍、唱片;荣鸿曾教授20世纪70年代实地考察时所收集的粤剧和音乐的录音资料;广东音乐名家邱鹤俦生前所用的扬琴;丽的呼声电台所捐赠 20世纪前半期的粤剧和音乐的旧唱片和录音带等。这些资料对粤剧研究、特别是粤剧音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三)香港历史博物馆。1975年在香港成立的展览及研究机构,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该机构藏品中有为数不少的粤剧文物和复原展品,是研究香港粤剧发展的重要机构。该馆共举办了逾百个专题展览,其常设展览“香港故事”中,有仿建的大型粤剧神功戏棚,以真实场景再现香港长洲太平清醮中粤剧神功戏的演出情况。该馆已收藏粤剧文物300多件,包括不同时间的粤剧戏服10件,20世纪初的泥印粤剧剧本和戏桥、《伶星》杂志等。其参考资料室还收藏了口述历史访问、传统木偶及粤剧表演的视听资料。这些都为研究粤剧提供了参考资料。
            (四)粤剧研究计划机构。1991年在香港成立的研究机构。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守仁创立,隶属该校音乐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有关中国戏曲的研究工作始于1990年,并统筹和福佬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出版。后因有关粤剧粤曲的研究工作日益增加,遂于次年把“粤剧研究计划”从其中独立出来。
            该机构的工作范围包括统筹粤剧和南方有关剧种的资料搜集、研究成果的出版,并有系统地整理粤剧及粤曲的有关资料,推动粤剧粤曲事业发展。粤剧研究计划已完成了多项有关粤剧研究、出版和推广的工作,已经出版的书籍有《仪式、信仰、演剧:神功粤剧在香港》、《香港当代粤剧人名录》、《粤剧与香港普及文化的变迁:<胡不归>的蜕变》、《香港粤剧剧目初探》、《神功粤剧在香港》、《香港粤剧导论》、《粤剧音乐 探讨》等。“粤剧研究计划”曾举办过1997年粤剧音乐国际研讨会;1995年2月与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仙凤鸣粤剧团图片展览”。除了学术性的研究及出版外,“粤剧研究计划”还定期举办多种不同的粤剧及粤曲推广活动,包括香港10多间中小学校进行粤曲学习班、讲座、小型研讨会等,对推动香港粤剧粤曲的普及和深入开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五)香港电影资料馆。1993年在香港成立的展览及研究机构,馆址设在香港西湾河鲤景道50号。香港电影资料馆筹划办事处于1993年成立,永久馆址于2000年底建成。该机构拥有一批粤剧电影影像及文字资料,成立至今举办过多位粤剧名伶的电影专题展览。该资料馆内设有展览厅、电影院、资源中心、影片修复室、影片库、电影资料储存库等,下设多个部门定期举办展览和放映活动,出版研究书籍和专题特刊等。
            该馆藏有粤剧电影拷贝数量约300套,粤剧电影影碟、VCD、DVD、录像带约500套,还有粤剧书籍、期刊、剧照、剧本等各类藏品,该馆曾举办《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五十周年纪念展》、《艺影声韵——林家声电影欣赏》、《唐滌生电影欣赏》、《芬芳吐艳——芳艳芬银幕姿彩》、《向罗品超致敬》、《四大名伶——靓次伯、马师曾、薛觉先、梁醒波》、《故剑生辉——任剑辉纪念展》、《武生王靓次伯》等与粤剧相关的展览和放映活动。该馆已经出版了《粤语戏曲片回顾》、《香港电影大全》、《粤港电影姻缘》等与粤剧电影有关的书籍。香港电影资料馆的口述历史计划中,已受访的粤剧界人士有林家声、红线女、李香琴、罗品超、罗剑郎、陈艳侬、陈宝珠、阮兆辉等30多位名伶。
            (六)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戏曲资料中心。2000年3月1日在香港成立的研究机构,设于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学许让成楼。1999年,粤剧演员白雪仙捐出港币200万元资助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有关粤剧研究的机构,同时将她与任剑辉二人合作演出的粤剧剧本、手稿、剧照、录音带全部捐出。2000年,香港艺术发展局戏曲小组委员会拨款资助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委任“粤剧研究计划”机构承办此项目,正式设立该中心。
            该资料中心藏有大量不同类型的中国戏曲资料,以粤剧资料为主,亦包括京剧、昆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等剧种。资料种类有剧本、曲本、曲谱、场刊、海报、录像带、唱片、幻灯片、文献、乐器等。其中有20世纪30至60年代粤剧演员使用的泥印、铅印、蜡印的粤剧剧本;30年代以演员、剧团或主办机构作分类的粤剧剪报、场刊、宣传单张等;1987年至1997年于香港各地所拍摄的粤剧神功戏活动,包括不同场合、仪式、节日、前台、后台戏棚内外环境、演员化妆及庙宇活动的录像带、粤剧电影录像带。部分特别藏品由粤剧界人士捐赠,包括任剑辉、白雪仙藏品、薛觉先藏品、麦啸霞藏品等。
            (五)香港文化博物馆。2000年在香港成立的展览及研究机构。馆址在香港新界沙田文林路1号。该机构设有专门的粤剧文物馆,是研究香港粤剧发展的重要机构。该馆共三层,设有常规展厅及六个专题展览厅,另设一个剧院,每逢周六日安排综合演出。
    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粤剧资料搜集工作。1988年,香港三栋屋博物馆举办了“粤剧服饰”专题展览。1989年,三栋屋博物馆举办了“粤剧百年蜕变”专题展览。1993年,三栋屋博物馆将所搜集到的粤剧文物的有关资料整理成册,出版《三栋屋博物馆粤剧藏品》一书,介绍藏品的种类、数量、来源、保存和收藏情况。2000年香港文化博物馆成立后,在一楼开辟粤剧文物馆作为常设馆,原三栋屋博物馆的展品转移到此。
            粤剧文物馆长期展览各类粤剧文物,并透过仿建戏棚和电脑影音媒体展示粤剧的历史和特色。各类粤剧文物包括文献、泥印剧本、戏桥、提纲、特刊、照片、曲本、黑胶唱片、服饰、舞台用品、乐器、脸谱等,至今总数已达2万多件。其中珍贵的粤剧藏品包括:廖汉和捐赠的500多本粤剧泥印剧本,梁沛锦长期寄存的吉庆公所演戏合同、戏金收据等历史文物,20世纪30年代太平剧团、觉先声剧团的戏桥等。
    馆内的专题展览馆则不定期举办粤剧专题展览,如《粤剧花旦王芳艳芬》、《文武兼擅——吴君丽戏剧艺术剪影》等,展示粤剧发展和名伶演艺成就。馆内剧院在周末提供特备节目,包括粤剧演出和讲座,如粤剧唱腔赏析、教师现场示范、折子戏演出、介绍唱腔曲式等,还有粤语戏曲片的放映。该馆开展的主要研究项目中,与粤剧有关的包括:录制粤剧锣鼓音乐,分析粤剧名伶唱腔流派,录制粤剧传统排场,进行粤剧从业人员口述历史访问,记录粤剧传统剧目和名伶演出等。
    注:本文内容选自《粤剧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