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青评点梅花】经典魅力草根气息 ——评叶红与花鼓戏《刘海戏金蟾》

    发布时间:2015-05-20 作者:青评点梅花栏目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广州赛区,2015年5月14日下午在黄花岗剧院上演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叶红主演的花鼓戏《刘海戏金蟾》。
     

     
            张晋琼:很开心下午在剧院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很自豪这种快乐是由我的家乡地方戏花鼓戏带给我的!
            自小接触花鼓戏,喜欢花鼓戏!但是,以前看花鼓戏,是在乡间田野,满场跑、跟着唱、去后台、看演员!儿时的记忆很美好!
            求学、工作在外,疏远了家乡,也疏远了那份记忆!走入剧场前,有各种担心:担心观众少、担心演出不成功、担心象之前看的采茶戏一样高大上得穿上西洋的马夹毁掉儿时的记忆……。
            好在,开演演员一亮相,一开腔,我知道,刘海哥与胡大姐带着土得掉渣的花鼓戏来广州了!剧场没有让它失去泥土的芳香!
            看《刘海戏金蟾》,我看的不是剧情,神话传说般的剧情早已了然于心,《刘海砍樵》中的“比古调”也可随机哼唱。走进剧场,我想看的是演员的表演,想籍此找回儿时的记忆。我希望在活泼轻快的曲调中、在流畅明快的旋律中、在满耳都是熟悉的长沙话中、在锁呐与锣鼓的伴奏中、在演员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打情骂俏中重回故乡,重回童年!很有幸,我找到了!我满足了!这就够了!

     
     
            罗丽:她们绝对是今天下午黄花岗剧院观众群里最光彩夺目的一群,没错就是这群来自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大三的留学生们,在教授的带领下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剧场。且不要说来看戏的市民,就连坐在坐在梅花奖大巴里的中国剧协的领导和戏剧界大腕们也举起了手里的相机,大家都为有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尤其还有几位高挑的穆斯林美女的来到剧场观看花鼓戏而感到新奇!
            我在观剧后和她们聊天:看得懂么?看得懂,就是女追男的爱情故事、还有打妖怪。来自日本的同学用流利的汉语说,我还看过电视剧版的《刘海戏金蟾》!好看么?服装很漂亮、演员很美丽、就是觉得声音有点刺耳。有来自印尼的同学说,我觉得这个比之前看过的京剧好看,京剧看不懂。旁边土耳其的同学两眼发光,哇我下次要看京剧。至此,我和带队的丹丹教授松了口气,为这次选择花鼓戏《刘海戏金蟾》作为她们初次的戏曲观摩,彻底放心了。
            此前,作为介绍人的我特别担心花鼓戏作为地方剧种,尤其是“三小”的小戏类,因为剧种草根通俗的气息,因为舞台呈现的艳丽,因为演员表演的奔放,会让第一次观看地方戏曲的留学生们不适应。可是,从聊天反馈的信息看来,正因这部《刘海戏金蟾》的故事通俗易懂、轻松自然,以及花鼓戏接地气的演出风格,还有两位主演既放松又细腻,赢得了大家的好评。而这种看戏的喜悦感受,是无国界的是可以跨越文化界限的,和我乃至和剧场里众多湖南老乡一样,共同的体验。
            我连日看戏写作已经颇感疲惫,可是却遭遇了喜庆欢快的花鼓戏传统剧目《刘海戏金蟾》,算是放松了一下午。故事很简单,和很多传统剧目一样,爱情戏加神话传说,人物关系简单忠奸分明,就连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都是相当类型化的——热情女加豪气哥,正能量满满。在这种不知道打磨了多少年的,演员观众均烂熟于心的戏码里,剧场里会奇妙地形成一种共鸣互动的磁场。而作为芒果台粉丝的我,居然能够跟着哼唱出“我在这和刘海哥有一比”的那段曲来。是的,中国戏曲的娱乐功能,在这样的戏码里摆脱了人文剧高深的映射内涵或者深刻情怀,完全化作千千万万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快乐的时刻。
            传统剧目其实已经不是看戏本身了,更多是看演员。竞梅的叶红演绎胡秀英倒追刘海,做工非常细腻娇憨,充分展示了少女追求爱情的大胆和热烈,唱腔也娇滴滴的,但略过尖锐;到了失去宝珠,慌忙逃走的一段,又着力展示不舍之情,唱腔也变得低沉婉转。这种戏码,如果要求演员展示什么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那是强求了,但叶红还是有可以更细腻把握分寸的空间。不得不赞的是给叶红配戏的刘海哥李左,老练而放松,在娇妻逃走的时刻毫不含糊,在决心与金蟾一战时也霸气十足,男人味十足。如果说对这个戏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就是舞美布景和服装道具都不太考究,或许正是因为其作为下乡的生产剧目的缘故,广大底层观众还真喜欢这口味呢!

           青评,由数位广东青年戏剧研究者以及活跃于报刊网络等的剧评人组成,旨在立足舞台、拓宽视野,独立思考、敢于直言,对话创作、促进评论,以沙龙形式进行戏剧热点话题讨论。
     
            参与本次“青评点梅花”专栏讨论的成员如下:
            张晋琼:一级编剧,文艺学硕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罗丽:二级编剧,戏剧戏曲学硕士,广州文艺创作研究院戏剧部副主任。
            王琴:戏剧学博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中心戏剧研究人员。
            何花: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何家杰: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