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20世纪初期的粤剧全女班

    发布时间:2015-03-24 作者:李小炼 选编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粤剧全女班是指演员全为女性的戏班,最早出现的粤剧全女班是在1919年,首个粤剧全女班称为“名花影”。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全女班的鼎盛时期,有数十班之多,其中“群芳艳影”、“镜花影”、“金钗铎”、“名花影”被称为“四大女班”,拥有李雪芳、 苏州妹、黄小凤、张淑勤等名角。全女班主要活动地点在广州,也到香港、澳门、上海、梧州、天津等城市和广州附近乡镇演出。有的曾远赴新加坡、美国演出。由于戏班的规模不大,所以广州的全女班多在宝华、民乐等小型戏院和长堤大新、先施、安华等公司的天台游艺场演出,还有一些“茶居班”在茶楼演出。全女班演出的主要剧目有《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夜送寒衣》、《癫婆寻仔》、《生祭李彦贵》等。一些女班还搬演薛觉先、马师曾等名伶的剧目,在表演、唱腔上着意模仿,并下大力气改进布景、灯光、服装。全女班也出了一批名伶,如陈皮梅、谭兰卿、宋竹卿、任剑辉等。1933年秋天,香港取消男女同班演出的禁令,男女合班的剧团也相继成立。此后,男女班成为粤剧戏班的主流,全女班跟全男班一样,逐渐走向消亡。

      下面介绍几个名噪一时的全女班:

      (一)琼花影剧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比较著名的一个全女班。主要演员有花旦张淑勤、第二花旦麦素兰、小武朱剑嫦、小生周少英等。演出剧目以武戏较多,有《生祭李彦贵》、《沙陀国班兵》、《夕阳红泪》、《桃花源》、《沙三少》、《荷池映美》、《与佛有缘》等。张淑勤是名师花鼓江的徒弟,在花鼓江的教导下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演员,武功出众,文才典雅,以演《伏楚霸》一剧驰誉剧坛。小生周少英善演大婶戏、童角戏。该剧社是全女班中首个下乡演出的戏班。在天津演出时,曾聘男演员公爷创(武生)参演,演出《生祭李彦贵》等剧,受到欢迎。该剧社后来情况不详。

      (二)群芳艳影剧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比较著名的一个全女班。 剧社多在广州、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梧州、上海等地以至海外演出。主要演员先后有李雪芳、李雪菲、廖无可、李醒南、崔笑侬、罗雪轩、黄雪梅、雪影鸾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仕林祭塔》、《黛玉葬花》、《刘金定斩四门》、《夕阳红泪》、《曹大家》、《三叶芙蓉》等。其中由李雪芳主演的《仕林祭塔》、《黛玉葬花》饮誉剧坛。传统的“祭塔腔”经李雪芳加工,有所创造和发展,至今流传海内外。为了与男班竞争,该班较早使用立体布景和灯光效果,以增强舞台气氛,其演出服饰、盔头、帐幔椅帔等也美轮美奂,令观众大饱眼福。李雪芳及群芳艳影剧社,在省内外剧坛有较大影响。 《中国戏剧史》(徐慕云著)记述了作者在民国初年观赏李雪芳演出的《黛玉葬花》以及《仕林祭塔》的印象,认为“京剧近年名角出场,均先将桌围椅垫帐幔等更换一新……如此种种, 查皆学自粤剧李雪芳者也。”由于演出质量较高,该班的卖座率一度超过男班。当时一位班主曾说:“四班仔不及一班女”,由此可见其兴盛。

      (三)镜花影剧社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比较著名的一个全女班。主要演员有苏州妹、关影怜、苏醒群、曾瑞英、鬼马三、邓细容、西洋女、林丽卿、黄降华、谭凤霞等。苏州妹擅演风情戏,学花旦王千里驹,代表剧目有《夜送寒衣》、《桃花源》、《夜吊秋喜》等。曾瑞英武功高强,以《醉打蒋门神》一剧饰演武松而获誉剧坛。为了争取观众,该班也在服装、布景、灯光方面下工夫,较早使用立体布景和变异灯光,且服饰华丽新奇,吸引了大量观众,上座曾一度超过男班。后该班情况不详。

      (四)会嫦娥班   建立于1930年的全女班。领班人是牛巴六(女,姓氏不详), 行内人称六家、六姑。在该班正式成立之前,她买来10多个10至11岁的女童,教习吹打弹唱,专为达官贵人喜庆宴会助兴。后来聘请下四府著名粤剧演员梁梦觉、鬼马木、高德生前来教习演戏,于1930年挂“会嫦娥”班牌,在北海市用竹木搭建的靖海戏院(今中山西路鸡行)演出,颇受观众欢迎。演员有小武亚桃(金山桃)、花旦亚梅(陈雪梅)、武生亚松、小生亚柏、散发亚娇、花旦亚英、丑生梁梦笔等等。金山桃最负盛名,其椅功(莲花座)和变脸特技与当时著名粤剧小武金山超(李燕超)齐名。该班基本在北海市和周边地区演出。演出剧目除传统戏外, 还有当时省港班的名剧《白金龙》、 《苦凤莺怜》和《璇宫艳史》等。后该班情况不详。
     
    注:本文内容选自《粤剧大辞典》